接《火车走遍美国:序 Pretend it's a nation》,在正式写火车之前,先记一下作为全程起点和终点的纽约,如何折叠。
我还是太自我过剩了。我怎么能觉得自己十分了解纽约呢?我只是在这片钢铁森林里的几个角落打工生活了九年而已。在上篇中稍微狂妄了一下、觉得纽约是一个大泡泡,这星期立刻就被纽约教做人——纽约才不是一个大泡泡。
纽约是多重宇宙折叠在曼哈顿一个小岛上: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周中5点多下班赴朋友约。接连一周多的雨天后放晴的秋日傍晚,时间富裕,日落也还早,我便打算步行前往格林威治村的老地方。其中一条步行路线穿过华盛顿广场公园(Washington Square Park)。我想着,很久没有过去了(上次路过还是一年多前的纽约大学毕业季),既然是工作日(这个点放开肚皮喝的人少),日落还早(天黑后纽约的公共公园昏暗且危险),那就顺路去看看喷泉也行。
事实证明我向来引以为傲的城市人身安全思路已经落伍了,虽然我才一年多没有更新它。
从热热闹闹的六大道拐进Waverly Pl街,是没什么商店餐厅的住宅区,行人一下少了很多——这很正常。往前进一条街,就到了华盛顿广场公园的西北角。公园西面整条街都有树木,一直郁郁葱葱。马路平静,没有什么车辆行人。我没有减速,径直穿过路口,从街角的入口走进公园,然后经历了惊心动魄虽然什么都没有发生但内心戏十足的五分钟。
街角入口处是略有些树木掩映着的。一进入口,一下子就变了一片天——一下子,树下充满了吞云吐雾的人群,各种类似“露营”装备映入眼帘,空气中的麻味爆表。右手边长桌在聚众打扑克,疑似金链子金表在白烟袅袅中闪着。左手边地上一堆或坐或躺的,有一堆不确定是垃圾还是个人物资的东西静止在那里的。
正前方,小径两旁是公园座椅。座椅上黑白两色满满当当,歪着的躺着的坐着的,一堆又一堆紧挨着。也有一堆一堆人散着,站在路中间并不走动。还有一个像僵尸一样站在那里扭动着移动,喉咙发出呜呜声音。动静对比,仿佛末日电影画面。窄窄的路熙熙攘攘,甚至让我觉得像布满荆棘难以穿过。我能明显感到一些目光,看到我踏进公园,从烟雾中抬起头看向了我。
然而我已经迈进去了,步子没来得及慢下来。众目睽睽掉头往回撤吗?好像也不太明智。园西侧路上并没有什么人,但前方公园中心传来乐队演奏以及人欢呼的声音。我于是硬着头皮继续前进,紧攥着帆布包的带子,穿过那群人,在压抑的树荫下,在满满熏天的臭麻味中,前往公园中心。路过一雕像,一个茫然目视前方的安静青年呆呆站着,怀抱琴但并没有演奏,脚勾着旁边一个堆满东西的超市购物车。他的目光仿佛跟雕像一样远。
越靠近喷泉处,树越少路也越宽,依然很多人,但是树荫退去天光大亮,显得密度小很多。我并没有停下脚步看乐队以及人群在北面哪个位置欢呼。路宽敞了一些,白烟似有似无,路边有了几处热狗饮料小车,走动的人们多了起来。长椅上多了几对疑似在约会中的情侣,神情木然,我满脑子问号——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选这样的环境约会?继续疾步往中线南出口而去,有零星穿健身服的女性,其中一位推着婴儿车走向出口方向。为什么会在这样的空气中推着婴儿散步呢?我快速经过。
一脚踏出华盛顿广场公园,马路瞬间回到了我认知中的纽约的样子。几位女士遛狗路过,青春洋溢的纽约大学学生来来往往进出学校大楼,仿佛刚刚的五分钟只是我的一场幻境。只是还在发麻的头皮、攥紧的手心以及脚下不由自主的步速提醒着我,绝对再也不要一个人从树荫下进这个公园了,大白天也不行!
自此,我的城市人身安全思路升级 +1。
我在纽约,只是在少数几条固定线路上重复9年。这座城市随时间不断呼吸,在不同的空间同时吞吐着各色变化,它们往往都不在我的固定线路之上。以我有限的视野经历,我怎么能暴论纽约是一个大泡泡呢?它完全可能是一只随时变换无数颜色毫不犹豫踩死蚂蚁的巨龙啊。
就在这个觉得纽约一无是处的颓丧时刻,耳边传来大小提琴和协奏鸣的曲子。我转过街角,正前方骄傲地散发着金色光芒的帝国大厦照亮一栋新楼的墙面,各色行人匆匆而过。街边的热狗小车静静呆在那里,是三位年轻小朋友琴手的最忠实观众。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