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helsea 宫师姐

我与食物 【5】


接上篇《我与食物 【4】


Part 5. 蔬菜才是活着的真相


这个副标题确实很有装逼嫌疑(好像是目前为止我人生中写过的最装逼的一句)。


没人喜欢装逼的人。不过来都来了,你可以捏着鼻子暂且忍一忍,看看我下面的实验和观察历程,再决定要不要吐槽我。这确实是我近两年在工作生活压力之下调整饮食观察自己身体反应后提纯出来的阶段性生活观。


先说现状。今年我的饮食主体变成了蔬菜(占比超过60%),并且啃菜啃得非常安逸、非常自然而然,这对于多年间脑门儿上“狂热肉食爱好者”标签闪闪发亮的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要是一年前问我,少吃肉甚至不吃肉行不行?我肯定回答万万不行。


工作以后,我曾尝试过两次“不吃肉”活动,不是为了减肥或省钱,而是为了减压。我对于肉食的热爱程度带来的因吃不到肉而感受到的痛苦程度,足够大,大到可以牵制因其他未决事件导致的精神焦虑,对我来讲是绝佳的分散注意力的法子和情绪出口(但是听到我这个说法的所有身边朋友都对此嗤之以鼻)。


11年等待研究生申请结果的时候就是这样。当时的男朋友在更早几个月前已放话:拿不到全额奖学金就分手。我周围没有任何人可以倾诉那股已经爆棚的焦虑。当时身边的人大概有几种:知道我在申请出国但是只有远程精神支持的(比如家人和少数几位朋友、申请群的网友),知道我在申请出国但是完全不看好出国and/or不看好男朋友的(多数朋友),日常很多交集但不知道我在申请出国的(比如同事)。


当我寄出所有六所学校的申请材料,我便下了个决心,6个月内不吃肉。等待录取结果期间,我成功地用“不吃肉”这件事转移了注意力,没有被压垮,白天工作一切正常——当然,同事们问起,我就只是说“尝试减肥”。录取出来结果、是梦想成真的时刻,我很高兴很上头。“不吃肉”继续作为一个有效的转移注意力的办法,让我保持了白天在人前状态的稳定。6个月期限过去,我像得到一座奖杯一样,重回“肉食”,满心欢喜。


22年常规体检。医生询问自己的膳食结构,我很诚实地讲了自己几乎只吃肉蛋奶海鲜水果的饮食、且食量较大,医生建议一餐吃一盘、其中的半盘应该是蔬菜。当时医生应该是已经看到胆固醇的上涨走势了。


我并没有行动。体检报告并没有任何数据警报,而且食堂的炒菜真是太潦草太难吃了,周末叫外卖要是点蔬菜类菜品总觉得性价比很低。我吃它做甚?于是蔬菜在我整体食物摄入量的比例一直低于五分之一。


2023年常规体检,胆固醇指标过警戒线。医生再次建议把食物的一半换成蔬菜。一开始我并没有上心,只是偶尔拿一点略微像样一点的炒菜叶子以及提前装好盘的生菜沙拉。后来,有两个诱因,我突然觉得弄个蔬菜沙拉吃一口也无妨。

  • 周围有几个同事是严格素食主义者,他们桌子上常有不锈钢沙拉盆。还有一个身高188热爱田径的同事,偶尔我们一起吃午饭,我发现我的食量是对方的2倍以上。

  • 有时候中午吃饭时间很短,排那些长队(越好吃的队伍越长)等排到也几乎没时间吃了,很尴尬。而DIY沙拉永远不排队。

  • 夏天的一天,我吃饱饭后在狂吃西瓜,看到一老饕同事给自己的生菜沙拉上加了一勺西瓜。TA说,这样可以假装自己是在吃蔬菜。这位同事还分享了一个窍门,在生菜沙拉上淋一勺蜂蜜。


有一天中午赶时间,我在食堂拿起来沙拉盆,菜叶子、蘑菇、番茄块等等都来一点。我突发奇想又加了一勺葡萄,准备吃吃看——当然,这里也很大程度因为前述的“安全感”因素:好吃的肉们都在、不会消失,我明天后天大后天都还可以吃到它们。


吃了那盆,竟然还不赖,甚至是高于预期的——毕竟我对蔬菜的好感着实不多。


这是我开始尝试吃蔬菜沙拉的开始。三个月下来,我发现了几种让蔬菜沙拉合自己胃口的办法。

  • 绿叶菜,最好要有味道,比如辛辣的味道。于是我选出来芝麻菜(argula, 味道像荠菜但是少了涩味)和羽衣甘蓝(kale,味道像像萝卜叶子)两种叶子。

  • 绿叶菜要尽可能新鲜幼嫩。新鲜VS“死去”已久的叶子,幼嫩VS老帮菜,吃起来是天上地下的差别。新鲜的baby argula和baby kale成为首选。

  • 加一勺葡萄,增加甜味和嘎嘣脆的口感。

  • 加一勺油橄榄,让生的菜叶子尝起来像炒菜一样香。

  • 脂肪让沙拉吃起来心情更好。此处给三文鱼和牛油果各来一票。

  • 煎豆腐白煮蛋白煮虾是口感优秀的蛋白质来源。


如此组合沙拉,我无痛达到医生推荐的蔬菜食量,甚至还有些享受这样的午餐。几个月之后的体检,医生主动提到我的几种指标很有好转,我说我吃蔬菜吃得多多了,医生当场“表扬”了我还鼓励我继续。我很高兴,没想到这么快就在具体指标上体现出来了(我就是这么浅薄地喜欢正反馈),因此乐得继续。


前段时间我又进行了一次“肉食戒断”,跟很多年前一样想要转移对工作之焦虑的注意力。与上一次不同的是,我与食物已经处于一个不同的关系中。这次我较为无痛地把鸡鸭猪牛羊肉从日常中拿掉,同时内心保持平静。而且,一段时间之后,我意外收获到“能够每天排便”这一堪称“历史性突破”的重大成就,大为欢喜。三十多年,我从没有做到过,这是第一遭。


我才终于认知到,人其实需要大量的无热量的不能消化吸收的纤维素来得到完美的消化道程序,就像空气中占比将近八成的氮气对于我们只能吸取氧气的呼吸系统的作用那样。如果只摄入味道和营养都最精细最优化的食物,极端一点只无限量吃最好吃的脂肪碳水、身体必然超重,或者直接输入营养液、消化道必然会废掉。


类比一下,我们的肉体,占比最大的其实是水、三分之二。水的作用基本上只是“载体”的支撑作用,不掺合到具体的生化反应里(比如并不供能)。然而如果失去10%的水,人便有生命危险。那些看似只起"支撑"或"载体"作用的成分,往往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关键。它们可能不直接参与核心过程,但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我的联想在扩大,是不是对人类来讲,表面上的"低效"或"冗余"往往具有深层的必要性?比如占据我们时间的大部分,是休息。我们需要大约8小时的睡眠,其中包含很多"表面上无效率"的浅睡期。如果只保留最有效的深度睡眠,反而会影响记忆整合和情绪调节。再比如,视网膜上大部分感光细胞(视杆细胞)负责周边视觉,精确度不高,但这些"低效"的视觉信息对运动感知和空间定位至关重要。


再扩展一下,生活就像一个装满各种时刻的容器。那些随意的闲聊,散步时的无心观望,与朋友分享的琐碎日常,看似都是"无用"的时光。可正是这些看似无效率的时刻,却恰恰是填满我们内心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只保留最高效的信息交换,反而会影响心理健康。就像一个真空瓶,如果只放进几颗重要的石子,永远都是空荡荡的。需要再倒入细沙,然后注满水,才能让它真正完满。


蔬菜既不能供能,也不那么美味。然而,我们如此需要膳食纤维素,就如我们如此需要水、氮气、浅睡期、和视杆细胞,以及各种各样的“低效”生活,来让我们的肉体和心灵保持健康充盈。空气中永远沉默的氮气,深深浅浅的睡眠,视野边缘模糊的光影,以及那些不经意的笑容、胡思乱想或者发呆,它们默默支撑着我们的生存。


这就是活着。这就是我自己从吃蔬菜中吃到的“生活的真相”。



下一篇,Part 6. 食物“大充沛”的另一层指标。

1 view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AI生成:完美之下,生命力在哪里?

以下皆为个人观点感受,欢迎留言探讨观点、不欢迎否定感受。 日前写作《 合作:一万种失败与一种成功——从竞技标准舞看关系本质 》,我在卡顿许久好借助AI工具破局,终于完毕发布,然而发布后始终有一种复杂的情绪盘亘在我心头,挥之不去。我认真审视了这股情绪,决定暂停其他文章的写作,...

我与食物 【6】

接上篇《 我与食物 【5】 》 为了在我彻底失去对饥饿的恐惧感的记忆之前,记下我追逐食物的身心历程。 Part 6. 食物充沛并走向“奢侈” 什么算是“食物充沛”?最简单最基本的一个指标,是能吃、且够吃饱。在此之上有另外两个很直观的指标,是“好吃”和“吃好”。然而这两个指标...

我与食物 【4】

接上篇《 我与食物 【3】 》 为了在我彻底失去对饥饿的恐惧感的记忆之前,记下我追逐食物的身心历程。 Part 4. 肉食“大胃王”生活 我早早就发现了自己对肉/奶/海鲜类食物的热烈喜爱。小时候我能吃到的食物种类有限(尤其缺乏动物蛋白),后面还有非常长的时间必须要压抑自己的...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