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妈第500次问我为什么没有男朋友,我决定付诸逻辑,来认真回答一下。
为啥是500次?
佛说:前世的500次回眸,换来今生... 啊Sorry,走错片场了
作为严谨的无神论钢铁直女,500次必须严谨。过去十年间每周跟家人聊天,去掉偶然跳过的没有聊天的周,取个整,500次
下面进入正题
“男朋友”,顾名思义,首先是个男的。现实中遇到一个人时,大概会有几种反应,都不一定会意识到对方性别 比如:
“有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有人” -> “这人不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有人” -> “这人可以” ->对方:“有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有人” -> “这人可以” ->“嘿,朋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假设突破第一层、意识到对方性别为男这一点,也依然多数是死路 比如:
“这是个男的” ->对方:“哟,大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个男的” ->“这男的不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个男的” ->“这男的不错” ->对方:“我女朋友/老婆/太太blah blah blah”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即使是遇到了不错的单身男,依然多数是死路 比如:
“这男的可以” ->“他是直是弯?”憋 ->对方:“我男朋友blah blah blah”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男的可以” ->“他是直是弯?”憋 ->“不明。算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如果小概率事件发生、遇到的是不错的单身直男,也依旧通往条条死路 比如:
“哦,直” ->对方:“啊,大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哦,直” ->对方:“你XX闺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哦,直” ->“咦,人呢?”月余 ->对方:“我女朋友/老婆/太太blah blah blah”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要是上述都没有发生(大概是0.5X0.5X0.125X0.25X0.5 = 低于千分之四的概率),也还是大概率什么都不会发生
总结一下以上全程,大概是:
“有人” -> “这人可以” ->“这是个男的” ->“这男的可以” ->“他是直是弯?”憋 ->“哦,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计算一下,0.5X0.5X0.125X0.25X0.5X0.2 = 低于万分之八。钢铁直女++
如果是朋友介绍呢?可以立刻解决“性别”、“单身否”、“直/弯”的问题,只需要看“这位直男可不可”一个问题,是不是就很easy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在纽约的人有单身男性朋友“余粮”可推的概率大概低于0.01。Sorry
还有好多朋友都提到网络相亲软件。我们来计算一下。
假设平均每天刷到10位单身直男,平均LIKE其中的1.5个,全年无休、共LIKE548位。假设这里有六成的人LIKE自己,计329位。然而:
互相LIKE之后不说话的:90%
互相LIKE之后发信息聊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的:80%
互相LIKE之后发信息聊天然后线下见面1次就没有然后了的:70%
互相LIKE之后发信息聊天然后线下见面2次就没有然后了的:60%
互相LIKE之后发信息聊天然后线下见面3次就没有然后了的:50%
撑过了3次面基的概率是:(1-90%)X(1-80%)X(1-70%)X(1-60%)X(1-50%) = 0.0012
那么,每年能遇到329X0.0012 = 0.4个人
听上去好像很有希望?然而,居家避疫马上两年了!此路亦不通。
想要找到“男朋友”,在研判单身直男状况之外,产生好奇心之后,要增进了解才能有LIKE等进阶的情绪产生,而我,根!本!不!知!道!如何以增进个体了解为目标跟男生说话 or 单独约男生出来玩!
哦,更准确一点说,我不会玩,period。这是个技术问题。
虽然我很会计划做事。
所以,当老妈第500次问我为什么没有男朋友,我诚实地回答,因为真的很难,而我运气和技术都不行。
如果你耐心读到了这里,欢迎留言、赐教如何增进找对象的运气 and/or 技术,或者分享你成功的/失败的/狗血的/离奇的爱情故事。
GQ实验室月初发表了一篇《月入五万后遇到的一些恋爱难题》,看完后很好奇在美华人的择偶标准。如果你也在美国,如果你也对此好奇,不妨动动手指填写一下匿名问卷。如果收到20+回复,我就把统计结果分享出来给所有人。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