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宫师姐(2024版),终身学习者,爱好“鸡自己”“看世界”,特长是目标导向的超级执行力,暂无“松弛感”。科技行业摸爬滚打12+年(鹅厂古早APM->狗厂大模型应用产品经理),典型理工科“做题家”。村高考纪录保持者,曾经的贫困大学生,全奖赴美读硕士的幸运儿。纽漂十年,口音不改
几年间我在工作之余坚持学标准舞,有非常理性的原因。关于什么是标准舞等等context见《买爱马仕vs学习500小时标准舞,我选后者》。多样化的音乐和舞蹈让人感性沉浸,技术标准化和量化考核体系让我感觉安心舒适,这都大大降低了作为零基础初学者的学习障碍。而这么多小时的坚持,还有更加现实的考量。
舞蹈以身体为核心,大脑思维也很重要,特别是在编排设计和训练反馈修正的过程中。但一旦进入舞台或比赛,思维必须退居二线,让身体的直觉与记忆接管,以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艺术表现力。
标准舞无时不刻都在肢体层面展示合作关系的成败,直观且可瞬时感知,让我在不断复盘中提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身体直觉和理性认知。竞技性的标准舞作为partner dance,要求两个人在一个长方形舞池里合作完成2分钟以内的一套编舞,考核围绕着舞步、舞姿、双人配合的技术难度与美感,以及编舞与音乐的契合,两位舞者彼此成就。追求竞技结果的过程,清晰地演示了什么是顶级合作关系。
本文约7700字,主体分为三部分:合作关系的四项指标;四步做到完美合作;个人整体心路历程回顾。篇末的后记、来自四年前的回旋镖,是我在四年后对“情商”的新认知。
一、合作关系的四项指标
如何理解合作关系?如何设置成功指标?我是这样来拆解的:角色分工,信任与沟通,节奏一致性,并且将这三点在时间层面保持连续性。
1 - 角色分工:
标准舞作为partner dancing 给我的重要一课是,没有人能仅凭自己独舞就拿标准舞比赛冠军。二人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有着明确无比的分工。领舞者(Leader)需要用肢体信号清晰表达方向,而跟随者(Follower)需要敏锐感知并给予反馈。在社会生活中,这种分工在合作中极为普遍。什么时候需要“领”,什么时候适合“随”?
标准舞要求男性充当Leader角色、女性充当Follower角色,这要在舞蹈教室之外,对性别规训无比敏感且天生反骨的我绝不可能接受这么个设定(小时候逢年节去上坟不允许女性去,但我是一定要跟去的,堂哥能去我便一定要去,且对别人不爽的脸色熟视无睹)。然而Follower是标准舞必要的一方角色,为了最终成果出色,我必须要扮演好这个角色。
作为Follower,我必须极度关注“倾听”。Leader在设计和主导舞步路线的责任外,必须要通过身体语言传递意图、起到“引导”作用(而非“”命令”)。他们用肢体来“表达”意向(what I want you to do next),Follower则是用肢体去“倾听”(what you want me to do next),而且Follower一方只能“倾听”“服从”,不能“臆测”、不能“抢答”。最终,舞伴间能够通过微小的身体语言完成复杂动作。在顶级的舞者中,二者的合作不再拘泥于分工,而是转向一种流动的关系。
2 - 信任与沟通:
合作关系中,无时不刻都存在着沟通的挑战。舞蹈中一个微妙的手势可能引导一次转身,而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暗示可能推动合作迈向新阶段。身体是舞蹈中的“交流工具”,框架(Frame)、手势和姿势是有效的沟通媒介。成功的舞蹈是两个人的成果,问题也需要共同解决。
Partner dance二人的真实链接(connection),从二人的合作框架得来。四条胳膊两个背连成一个结实的环(当然,还需要有很多其他的肌肉需要参与进来,且不同的舞种有不同的frame要求,此处按下不表),就可以在舞池里共同进退、不散架。框架要保持适度张力,既不软塌也不过度僵硬。这样链接的建立,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不可能只通过一方的engagement实现。Leader 的引导需要精准,Follower 的反馈需要清晰。Leader 要学会用明确的信号让 Follower 放心跟随;Follower 要在节奏错误时继续保持配合而非停止、放弃。
合作者之间除了“执行”层面(具体动作舞步)的沟通,还必须要有“理念”层面(总体的音乐理解和艺术表达)的同步。舞蹈动作必须与音乐结构呼应。一段音乐通常由多个乐句组成,对应一系列动作组合,每个乐句结束时以一个高潮动作(如旋转、摆荡或定格)呼应音乐的结束。比如在探戈中,当一段乐句结束时,舞者可能会用一个戏剧性的“停顿”来强调音乐的节奏断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动作设计,要保持流畅的叙事感,整支舞要像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而且,虽然比赛编舞通常是提前设计好的,但舞者需要灵活应对临场的音乐表现,例如音乐的节奏突然变化或情绪转折。这要求舞者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同时,现场“沟通”、调整编舞,增强表演的即兴感和真实感。最终,舞伴间不需要语言交流,通过动作的微调即可传递信息。这种默契的沟通不仅提升了整体技术水平,也深化了合作关系,是无声的共振。
3 - 节奏一致:
编舞并不单独存在,而必须与音乐深度融合,达到节奏、旋律、音乐结构和风格的完美适配,才能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标准舞表演。如果两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舞蹈会立刻失控。这是否像团队中目标和优先级的不一致?
好在,同一类舞蹈其音乐指标有很多“标准正确答案”,声音节奏是最明显的一个指标。每种舞蹈都有固定的拍子要求,舞步必须严格对应音乐的强拍和弱拍,确保动作流畅且符合节奏感。比如华尔兹是3/4拍,华尔兹的“开门步”每一个旋转和滑步都要恰好落在音乐的强拍上,才能营造出优雅的流动感。
在节拍之外,二人对音乐风格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够表达出的与舞蹈主题的统一,是践行一种视觉上的“节奏”。不同舞蹈类型搭配不同风格的音乐。在特定风格中,舞者通过具体肢体动作来视觉化旋律起伏和音乐情绪。舞者的肢体语言必须与音乐风格高度契合——动作与音乐情感脱节的演出,必败。
最终,舞者能化身音乐与动作的桥梁,通过动作自由表达音乐和情感。艺术表现成为舞蹈的核心,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表现,还注重与舞伴、音乐和观众的情感连接。我有幸看过舞蹈教室的主理人、两届全美冠军的表演。他们与音乐完美契合,无论是合体动作还是分开动作,都犹如一体、情绪无比饱满,我完全看不见个体、只有一个整体,我只看到了精妙绝伦的绝美合作。
4 - 时间上连续:
在标准舞中,能够在一整首曲目中持续保持动作表现、合作关系和艺术表达的水准,是从初学到高级舞者逐步进阶的关键挑战之一。这种时间上的连续性需要技术、体能、心理素质和舞伴间的默契共同提升。任意一个瞬间,实质的合作关系还在吗?牢固程度如何?与人打交道,我们必须时常检验这个问题,而不能想当然(wishful thinking)、天真地认为大家都还在同一条船上。
一支舞,2分钟,听上去很短。比如我们随便说几句话、甚至可能还没谈到关键信息,时间就一下子过去了,不信你观察一下自己参加过的普遍在15分钟-1小时长度的工作会议中人们的发言。2分钟其实也很漫长。如果你打开一个有噪音的家用电器(比如空气炸锅或者微波炉)、让他们工作两分钟,我们的等待就显得很漫长。或者你想想,上次自己在微信/抖音/小红书完整看完2分钟的视频而且不加速,是什么时候?
即使人就在眼前面对面,我们也很难跟这个人完全互相锁定、高密度完美沟通并在每一瞬都产出结果反馈、还能将这种状态持续2分钟。然而,这是每一对竞技标准舞选手的常态。他们台下苦练的目标,是为了台上两分钟之内有这样的完美合作成果。
很多年前,我的一位新东方口语老师给大家推荐了川普主持的一档很红的真人秀节目“学徒”(The Apprentice),里面的一句出圈金句是“You are fired!” 在真实的社会关系中,这样明晃晃的声明式“断绝关系”方式几乎不存在,更多时候,人们在quiet quiting,常常是人看上去很近、实际上很远。于是就像萧伯纳说的,“the single biggest problem in communication is the illustration it has taken place”,我们不知道对方已经quiet quiting、还以为信息已经被接收。
而那场冠军演出,两位舞者全程稳定高能且连贯,像一对蝴蝶在舞池飞舞、互相追逐,看上去还毫不费力,仿佛纯天然的美好。而我因为自己在训练具体的肢体动作,面对他们的表演,深深感受到他们的技术难度之高、是我永远也达不到的远方。
二、四步做到完美合作
合作本质上是在对抗熵增,因此合作关系无比脆弱、有不下一万种可能让它随时随地被搞砸。双方舞者,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初合作时必然面临动作、节奏、情绪表达方式的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编舞也必然面临人体局限性,每个人的平衡、步法精准度和力量分配可能存在差异。
在竞技标准舞中,两个人的动作必须达到高度协调,配合音乐和节奏,还要展现情感和艺术张力。这种复杂的合作,本质上是从“两个独立的个体”转化为“一个高度有序的整体”,是一种熵减过程。
即使是长期磨合过的合作伙伴,在比赛时都将面临外界环境的干扰,如音乐变化、场地限制、其他舞者干扰等不确定因素,更是增加了失误的可能性。种种因素让合作天生倾向于混乱(熵增)。
既然合作关系如此脆弱、随时可能搞砸,那要如何破除危机?我总结出四方面。
1 - 认真倾听的意识
平衡个体与整体的需求(动态协调)舞蹈合作不仅要求两人步调一致,还要允许个体情感和表达的适度张力——双方的舞步若不一致,一定是僵硬甚至尴尬的糟糕合作。作为初学者,我很快就遭遇了第一个困难:“如何做好follower”。这对我非常有挑战性,做follower是反直觉的,因为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一个发起者、总是主动站出来做事,能自主解决的事绝对不“等”“靠”“要”,也绝不盲从。习惯上,我会因为害怕犯错而试图猜测 Leader 的意图,而不是自然地跟随。
在我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主要跟一位非常温和的日本小姐姐学习。她是一位职业舞者,在舞蹈教室上班是为了赚钱去参加舞蹈比赛。在她反复的温和提醒之下,我第一次认识到“follow”也是一种能力。我第一次学习如何从肢体感受识别另一个人的lead信号,且不能因为自己熟知舞步的套路就提前自顾自去跳,并切实花了很多时间纠正自己按捺不住反客为主或者自顾自的习惯。自己跳自己的,重心不稳,抢拍,或与 Leader 步伐脱节等常见的错误,都源自倾听意识的缺失。
在漫长的初学过程中,我需要一点一点打破自己的思维习惯,培养认真倾听的意识,不断学习练习真正的“倾听”。
2 - 保持倾听的能力
合作时的细腻沟通是熵减的核心。Leader 提供方向、节奏的稳定信号,作为Follower 需要敏锐地感知(“倾听”)并回应,同时展现自己的艺术表达。在每一次练习或表演时,为了达到自己的最高水准,我都必须要保持高度专注——稍有松懈就可能回归混乱状态。
高技能和低技能的leaders,大概相当于高表达技能VS低表达能力的合作者,合作起来非常不一样。在舞蹈教室,大部分时间我跟随老师上私教课,老师扮演leader角色来陪练。他们都是专业舞者,用肢体表达动作意向的能力非常强(信号强度、timing、明确程度都是教科书级),我可以轻松识别他们的信号。然而当集体练习时,我会跟其他同为初学者的男性学员练习搭档,每一位学员的lead技能(表达能力)都远低于老师,因此我们就常常处在“沟通困难”的处境,让人十分挠头。
除了各自基础的“倾听”和“表达”技能之外,决定二人partnership成果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二者的“connection”质量。这个connection就好比通信信道的建立,信道有效性和可靠性指标对于通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题外话,工作后常常发现,大学时学的《通信理论》可以很容易拿来类比人跟人之间的communication)。为了维持这样的connection质量,我必须持续进行实时能量输入,不断的反馈与调整。
3 - “冠军”的心
在标准舞赛场上,高竞技水平,意味着partnership双方的高实力。冠军,则是高实力与高运气的结合,这是唯一的冠军路,合作关系至“如臂使指”的境界。二人达成有序,有着统一的目标和规则、明确的编舞、技术规则和角色分工(Leader 与 Follower),有清晰的合作方向,减少自由度,也降低无序性,是为合作中的“熵减”。
而通向失败的路有千千万万条。两分钟的舞蹈,每一拍都是一次可能的熵增——一个未接稳的信号、一只偏离轨迹的脚步、一瞬间的分神,都可能引发不可逆的连锁反应。冠军的心,是一场无声的战斗,以绝对的专注对抗混乱,让秩序如流水般延续到底。这种战斗并不显山露水,却藏着巨大的心理能量:对自己的信任、对搭档的信任,以及对整个流程的笃定。
“冠军”的心,意味着极度专注当下,高度的时间感,舞者仿佛进入一种心流状态(Flow),瞬间注意力逃逸无限接近于零。不是被外界的混乱裹挟,而是从内心发出清晰、稳定的信号,像雷达一样捕捉每一个细微变化,并立即做出调整。
人与人之间非常难以建立full engagement和full connection(仿佛用水把杯子灌满而不溢出,少一滴都不算满),如此脆弱易碎,需要那样的意志力,让双方同时不因外界的打扰而失焦,不因自己的情绪而脱节,真正做到“全神贯注”。
4 - 动物式的本能
舞蹈是一种跨越语言的身体表达,本质上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体现。舞蹈的动作协调、节奏感知与情感表达,更多依赖于身体的肌肉记忆,而不是大脑的逻辑分析;是身体“低级”中枢的快速反应系统,可以绕过逻辑思维,让肌肉记忆和直觉自动接管复杂任务。
另外,节奏感、动作表达和社交需求也都是动物本能,有一定的程序化、功能性。即使未经训练,几乎每个人都会随着音乐或节奏不由自主地晃动身体,这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对节拍和重复模式的本能反应。
这听上去非常合理明了,但是却非常难以做到,尤其是像我这样接受了长期大脑训练、日常极度依赖大脑逻辑思维与计划的人。一开始,我需要专注于每个动作的细节,比如脚步路线、手臂高度,记很多笔记、问很多问题。然而,过多依赖逻辑思考会打破自然流畅性,基本处于“想得越多,跳得越差”的状态。
事实上,“专注当下”的全神贯注忘记时间感(Flow状态)本质上也是一种“动物”能力,类似于动物在捕猎或逃生时的“本能专注”,完全进入环境—动作的同步状态,没有分心或额外思考的余地。专注点完全在动作与节奏的当前瞬间,仅依靠感觉和直觉快速反应,比“大脑理性分析”来得高效得多,且更抗干扰。
三、整体心路历程回顾
从未知到入门并知道“未知”的过程,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掌控感、敬畏心和尝试的勇气。
学习标准舞的前100个小时,我在适应Follower角色、尝试分辨不同音乐的不同节奏。在各种挫折中,我常常有对于active listening和staying connected重要性的aha moments,这是极大的awareness。我常常想,“这课上得太划算了!”作为初学者,我当然无法将整首曲目的动作和情绪连贯起来,容易在某些复杂动作或节拍错位时“中断”舞蹈。过于依赖上课记忆,很难利用身体连接感。
学习标准舞的第2个100小时,同时学习十种舞步、开始变复杂,我开始探索自己对音乐和舞蹈类别的偏好。我更擅长什么?哪些动作和节奏对我很有挑战?尝试在每个动作中找到自己的轴心和平衡感,尤其是在旋转中和移动中减少对 Leader 的支撑依赖。这期间,我的肢体进步依然缓慢:关注点依旧单一,更多注意单个舞步的正确性,而忽视整体流畅性、过程中常常与Leader “失联”。
第3个100小时,在学习更高阶的舞步的同时,逐渐意识到 Leader 和 Follower 是平等且互补的,成功的舞蹈来源于两者的平衡。Follower的跟随并非被动,而是一种主动的感知与响应。Follower必须学会信任 Leader,并用反馈促进舞蹈流畅性。学习听音乐的拍子,并在正确的时间移动,而不是凭直觉猜测。
第4个100小时,我知道了什么是最佳的frame,并开始训练自己对于时刻保持frame的意识,但进展缓慢。我在这一阶段跟老师们学习了几首整首曲目的编排,但是几乎没有表现力和情感表达。动作连续性会受到舞台紧张(害怕出错)、体力或呼吸不均的影响,导致后半程质量下降甚至忘记编排导致连续出错。“认知到”与“做到”是相隔十万八千里的两件事。
第5个100小时,我习惯性地更多关注提升个人技术。深挖脚和腿动作的扎实程度,练习从背到臀的核心区域具体肌群的“球”面运动,确保步伐落点朝向完美。尝试训练脚尖、手臂和头部动作,打磨每个动作的起点、终点、进程速度。种种技术细节,不一而足,每一项都需要在时间和空间范畴内不断抠细节、不断落实。
500小时后,我才刚入门,我对音乐和节奏的关注依旧较弱(甚至接近于零),只专注于学习落实每一步的技术完备性,仍然无暇顾及舞蹈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性。
练舞让我深度体会什么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之外,我的最显见的一个学习成果,当然是从0起步并获得很大进步的肢体协调控制,虽然我依然没有轻松出门并愉快地跟陌生人搭伴&在陌生人堆里跳舞的能力(心理障碍太大啦)。大概2015年时跟一个拉美朋友聊天,TA吐槽美国人跳舞实在太烂、跟木桩一样,我真诚地当面吐槽了自己:“如果他们跳舞是木桩水平,那我估计是钢筋混凝土级别的——没有动的可能。”马上2025年啦,如果再有这么个谈话,我可能会说:“走,咱跳一个去!”
然而,500小时之后,我决定停下标准舞的进阶学习。在最后几十小时的1V1课里,我正面确认了自己的内向本质。我真实的偏好是向内求,在追求提升自己每一条肌肉的独立使用与协作的过程中得到很大乐趣,而与人的交互则实实在在地消耗我的能量。
在过去的将近二十年时间里,我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不断训练自己与人交互的能力,虽然自己的“电池蓄电量”已大大提升、可以较好地供给我日常工作社交,但是我本质上并不视其为乐趣来源、而是“社会生存”所需。所以我要换一个hobby啦,一个“独善其身”的hobby,芭蕾舞,就像《买爱马仕vs学习500小时标准舞,我选后者》提到的那样,我的to-learn单子上最早的第一条。
后记:来自四年前的回旋镖
大概四年前,我连续写过两篇专门讲沟通能力的技能拆解文章《沟通能力与情商之浅见》《PM硬核技能 之 高效沟通》。现在回头重新读一遍,我依然认同其中的基本框架(判断对方的信息处理方式->精准表达自我->确认对方已正确解读)以及对于沟通之硬核(基于智商的“计算力”)的判断、对真诚(authenticity)的推崇,“面向不同的对象都必须付诸定制化的表达以达到高质高效的沟通结果。”
在文章结尾,我写到:“我的工作和生活,都还没有到必须依赖说话圆润让人pleasant那种“情商”才能换取什么的地步。这就是我对过去的答案。这也可能是很久后的未来我需要留意并去点亮的技能点——但是当下并不需要。”这一下立了个很大flag。实际上,写完文章后的第二年,我就开始经历需要“情商”保驾护航的办公室政治,而我直到又过了一年才反应过来。现在回想,我忍不住摇头叹息...致那时少不更事的我!
四年前我论断:“我们对当前环境及对方的判断能力、实时吸收信息后的自我调整能力和控制能力,基于智商,而非传统意义上那种包装圆滑至“招人喜欢”的“情商”。”四年后,我想要升级对于“情商”的定义并强调“情商”对沟通效率和结果成败的巨大影响(成则所向披靡,败则互相甩锅)。这一升级,除了来自个人在工作环境中的经验教训,也与我在学习标准舞过程中的复盘和顿悟密切相关。
情商不仅包含一个人识别、理解、管理自身情绪能力,还包含感知和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相比传统认知的“高情商等于圆滑”或“会说话”“有社交手腕”,真正的情商,不仅关乎个人,还是塑造关系的能力,强调“对自己和关系的深度理解与尊重”,是对“人性”与“关系”的重视,是与他人和社会建立深层次连接的关键。
就像在标准舞比赛中那样,顶级的合作关系需要有效表达自我、避免误解和压抑。在互动中,通过倾听和观察,建立有深度的联系,才能有效实现二人如一、舞乐相和的终极目标。因此,情商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建立信任和协作,在关系中达成解决方案。关系不是“讨好”或“利用”,不是单纯地迎合,也不是自我优先,而是基于互相成就和共同成长的纽带,最终实现共赢。
----【文末声明】----
我个人的阶段性学习感悟,用文字记录分享出来,受限于个人经验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既不是“圣经”,也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即便是有工作经验且工作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读者,也请自行明辨慎思,有选择地读或不读。无论如何,祝你今日愉快
Комментари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