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宫师姐(2024版),终身学习者,爱好“鸡自己”“看世界”,特长是目标导向的超级执行力,暂无“松弛感”。科技行业摸爬滚打12+年(鹅厂古早APM->狗厂大模型应用产品经理),典型理工科“做题家”。村高考纪录保持者,曾经的贫困大学生,全奖赴美读硕士的幸运儿。纽漂十年,口音不改
大规模投入学习标准舞竟然学到了“情商”技能?鉴于美国标准舞是一个小众体育运动,为了给下一篇讲我从标准舞训练中悟到的1V1沟通技能做基础背景铺陈,就有了这么一篇很长的context。要是可以当作Appendix写在最后就好了,然而公众号的引用结构让我必须先把这些背景信息列好。话不多说,正文开始。
从2017年开始到今夏,刨除疫情导致中断的三年多时间,我在三个舞蹈教室花费了一个爱马仕包的钱,从零开始学习练习了500+小时的标准舞。我很满意自己从零开始获得的肢体运动能力、音乐情感认知能力,并且有针对性地提高了社交沟通能力,也最终决定自己的标准舞学习到此为止。
什么是标准交谊舞?
标准交谊舞即Ballroom Dancing,分英、美两个体系,共有19种双人伙伴舞蹈,每一种都有具体舞姿舞步的个人技术和互动技术规定,并伴有不同的音乐和节奏。这些舞蹈最初起源于法国宫廷,演变为社交舞,二战后被美国人在全球发扬光大,但被英国的舞蹈组织率先制定出“标准”、并联合了非洲拉美国家把拉丁舞纳入“标准”。中文语境里说“交谊舞”,特指中国本土化的社交交谊舞,追求社交、不追求动作规范。因此本文用“标准舞”这个名词指代有严格衡量标准体系的竞技性标准交谊舞。
中文互联网上被更多人熟知的“国标”,全称“国际标准舞”,严格意义上是International style of ballroom dancing的一部分,有5种摩登交际舞(国际标准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舞)。它们以英国跳法为基础,并被国际广泛承认,有各种世界大赛。International style of ballroom dancing的另一部分是国际拉丁舞,也有5种舞(伦巴、恰恰恰、桑巴、捷舞、斗牛舞)。
美国标准交谊舞(American Standard ballroom dancing)有着不同于国际风格的技术要领、音乐和节奏以及独立的比赛体系,影响力仅限于美国,包含rhythm美式节奏舞5种(伦巴、恰恰恰、摇摆舞、Mambo、Bolero)和smooth美式流畅舞4种(美国标准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他们的名字可能跟国际风格的一些舞种一样,但是是非常不同的舞蹈。有趣的是,发源于美国的“快步舞”只在国标、并不在美国标准交谊舞中。
标准舞的比赛,是比拼双人“团队”得分。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方拉垮,或者二人协作不力,都会影响比赛成绩。冠军队意味着双方实力都强、且合作无间、能够在压力下完美执行9-10个高难度编舞。
为什么突然零基础开始学标准舞?这个问题可以拆分成几部分:1)学舞, 2)学标准舞, 3)长期学习标准舞。
学舞,最初是在一个较短的to-learn list里筛选出来的下班之后可以做的事。
大概七八年前的时候,我决定行动起来、开始执行我的 to-learn list。当时这张单子还比较短,有芭蕾舞(体态挺拔有力)、大提琴(声音好听)、架子鼓(硬核节奏感)等等。从什么开始学呢?一个能让自己下班后动起来、有系统的学习体系、能比较方便地去到的地方且能跟人打交道的事情,好像音乐舞蹈社交相结合最好。
然而相对于舞蹈,乐器门类的“投资”以及对租房环境的要求有点高。我作为零舞蹈基础、四肢不知何为协调的人,芭蕾舞入门(learning curve)又疑似太难,且附近并没有合适的舞蹈教室。但我搜dance studio时发现附近有标准舞(Ballroom dancing)舞蹈教室,便去试了一次课。标准舞就此进入视野。
“方便”、“容易入门”,我开启了学习标准舞之路。
附近这间教室算是连锁店,主要教10种美国标准交谊舞,每种舞蹈都有一套完整的舞步和技术分级系统和考核标准,让学员从基础开始学习、考核后逐步进阶。他们也教授“国标”,但不是主营业务——也可以理解,毕竟客户多数都是美国初学者,少数是比美国职业赛。
试课的时候,我是完全被他们的课程学习分段和量化考核体系吸引住的——我这样做题出身的人,回到这样完备的做题加考试的体系简直是回到“舒适区”,这样即便我是零基础也觉得不怕。
除此之外,标准舞还有两点对我有吸引力:1)它有20+类不同节奏的音乐、20+套舞蹈技术(美标、国标不同),能听不同的音乐、能运动,还能让人把舞蹈融入音乐,非常适合下班后去除“班味”。2)它是partner dance,必须要跟另一个人合作跳舞,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天然socially awkward的人来学习如何与人进行一对一沟通。
事实上,在我500小时的学习练习过程中,在舞蹈教室遇到的绝大多数常规学员都是像我一样的对于与人社交非常不自在的nerds、来学习一点社交技能——我们的固定舞伴,是自己的1V1私教老师。少数学员有的是对某一种舞蹈特别感兴趣、专攻特定的舞蹈,有的是准职业的学员、跟老师雕琢自己的技术去参加比赛或者想要成为舞蹈老师的人。当然,去舞蹈教室的另一个很大的群体,是准备婚礼first dance的准新人,他们往往带着一首歌来请老师设计一个简单的套路,学几次课后就要在自己婚礼上跳第一支舞来。
我一度以参加业余比赛为目标,因此甚至每周在舞蹈教室投入四五小时,认真专注地按照教案和量化考核标准进行训练。我也从来没有参加过陌生人社交舞会(分具体舞种的social dance events,有的在公园有的在酒吧,谁都可以去),虽然纽约每晚都有非常多这样的活动。工作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天生nerdy的我喜欢呆在熟悉的环境里,但我又不想让自己在家自闭,所以下班直奔舞蹈教室跟老师进行1V1学习、或者自己对着镜子练习,我觉得是在舒适区;在舞蹈教室里跟其他学员一起练习并偶尔内部“展演”,就是我心理能承受的最社交的活动了。
记得几年前,在一个小聚会上,有人当面跟我说:“你肯定也是个势利虚荣的人。你要是不势利不虚荣,怎么会花那么多时间去学有钱人才会玩的交谊舞?你肯定是冲着认识有钱人去的。”
我结结实实地愣住,满头问号。人的脑回路简直太不一样了!TA可能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完全不了解中文语境的“交谊舞”与“标准交谊舞”的区别,以及在21世纪都是些什么人在舞蹈教室上私教课学标准舞,而且“上私教课练习”VS“小范围登台表演”VS“跳社交舞”是完全不同的三个门类、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体系。那次小聚会的聊天竟也变成了一场高难度“communication”,并在几小时后以“agree to disagree”告终,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沟通案例”。
实际上,常规上私教课的人们的集体特征并不是有钱,而是“大龄书呆子”(此处刨除了婚礼这个场景),他们在按照教科书学习训练双人舞技术细节。小范围登台表演,是内部制造舞台氛围,让私教课的学员有机会在亲朋观众面前以编舞形式展示自己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至于出门去social dance events的人们——我上课的热情把一位室友也带入了学标准舞的“坑”里,她去的舞蹈教室以social为主,我因此了解到去纽约社交舞会跳舞的人们的集体特征,也不是有钱(入场票其实很便宜),而是年轻且social的热爱某种特定音乐和舞蹈的人。
泡在舞蹈教室的时间,我也结识了两位朋友,一位是头发几乎全白的爱好摄影的电气工程师大爷(时不时会带太太和女儿来舞蹈教室玩),一位是差不多同龄、自幼喜欢学舞的数据科学家小姐姐。
然而新冠疫情改变了我的生活节奏。2020年3月开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再去教室。在脸书上,大爷依旧分享着自己拍的照片,偶尔互相问候,他后来去了另一个舞蹈教室继续学习。小姐姐在邮件中宣布了自己的二胎和三胎,忙于育儿的她还没有时间回归舞蹈教室。
22年、23年我曾几次尝试重新回去教室、都没有成行,直到今年年初,我才真正回归。舞蹈教室两位主理人/owners(他们是两届全美标准舞冠军的获得者)依然风度翩翩,但是皱纹已经爬上了他们的眼角,他们各自的小孩已经从小婴儿长成了捣蛋鬼。老师们已经全部大换血,学员们也是我完全不认识的人。我先前的老师已经搬去了佛罗里达,与自己的舞伴兼男朋友/partner开了自己的舞蹈教室。
今年的15堂1V1课,几乎全部是在优化我个人的技术细节,在更细微程度认知partner给出的“信号”,作出更成熟的预判,同时给出技术细节更饱满的回应。我深深认识到我对强化个人肢体动作技术力量与美感的偏好,因此决定,是时候放下挑战“业余比赛”的目标、转去挑战学习芭蕾舞了。
然而,这不代表我后悔花如此大力气学习标准舞。这500+小时的投入,除了让我保持了下班后的运动量并在小圈子中获得朋辈支持的情绪价值,也给了零音乐基础的我对音乐风格和节奏特征的基本认知、为我开启了“用肢体动作表达契合于音乐的情感”的门,还非常具象地给我展示了1V1沟通的成败/what success looks like,以及关键点/what the weakest link is。这远远超过了我最初学舞的预期。
我很高兴我在这上面花过这500+小时。
下一篇文章,我将浅谈一下自己在学标准舞过程中对于“理解音乐、表达情感”的认知,并着重剖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沟通”挑战。如何理解partnership?如何设置成功指标?如何破除已有坏的沟通习惯?如何在一支舞中与partner保持良性沟通?
敬请期待。
----【文末声明】----
我个人的阶段性学习感悟,用文字记录分享出来,受限于个人经验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既不是“圣经”,也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即便是有工作经验且工作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读者,也请自行明辨慎思,有选择地读或不读。无论如何,祝你今日愉快 !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