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上篇《Google PM面经 第2弹:过三关斩六将的术与道》
在上一篇面经中,我把Google产品经理面试的产品设计、量化分析、产品战略、文化匹配度以及技术面试归为三类,总结出六个攻关点,并且推荐了一些我精读的基本参考资料。然而,产品经理作为一个日常跟人打交道的工种,只靠读书得来的技能在实战中是靠不太住的。任何技能的飞跃都离不开实战演练。
最重要的:破与立
在准备过程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四本书,我还通过这个网站thepminterview.com来随机出题、考察自己的临场反应。网站上的面试题目适用于很多公司的产品经理面试。然而,自己独自用这个网站的效用可能并没有那么高。究其原因,我们每个人自己的pride/ego会让自己轻易放自己一马,就好像随机抽卷子做题、自己对答案,没有第三方评分机制,很多人就会掉以轻心,觉得都懂、都会做、继而错过不足之处。而在严肃准备面试的情境下,主动破除自己的骄傲、冷静客观地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针对性立下新的章法,才是好的应对之道。引入第二人的效用即在此。
我在准备前面提到的每一关时,都找了至少两位朋友帮忙做mock interview(模拟面试),这也是我认为最关键、最有效果的面试准备。我一向对自己的产品技能是自信的,然而在一轮电话面试结束后感觉不太良好,因为我全程都很紧张、思路不是很畅通。终于等到recruiter回复说需要二轮电面收集更多数据时,我果断联系了LinkedIn上cold email挖出来的狗家Product Technology Manager朋友(以后可以单写一篇怎么用LinkedIn的文章),他自告奋勇做模拟电话面试,镇静效果出奇的好,也根据反馈对自己的答题方向进行有意识的调整。二轮电面自我感觉发挥很好(因为从电话中能听出面试官的激动以及意犹未尽),我于是决定给每一项考点都做针对性的模拟面试。
当朋友们在聊天玩牌的时候,我抓住做销售Sales的朋友帮我剖析个性、抓取关键故事;当周围人在happy hour吹风喝酒,我在跟MBA小伙伴重复演练60秒自我介绍。有面完GF的A家师姐做产品设计和产品策略模拟,有麦肯锡的师兄模拟量化分析、商业战略,有狗家SWE面试官调教技术面流程,有MIT的CS大神指正系统算法设计。很感谢每一位真诚帮我的朋友,每一次模拟面试加复盘都充满了积极正面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我能够清晰感受到面试技术和应对心态上的提升。
破,敢于直面自己的短板;立,迅速学习并融入自己已有思维行为体系。
如果你面试准备时间实在不充足,我觉得可以跳过Case In Point,再可以跳过Cracking The Code Interview,还可以砍掉花到thepminterview.com上的时间,而最最不能缺少的是真人模拟面试。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到位的模拟面试就是一面没有滤镜的智能镜子,能够破掉幻影、全面反馈你所需要提升的技能点,绝对是让人在面试中获得破竹之势的捷径。
上面便是我对Google产品经理面试部分的总结。读到这里,你可能注意到我丝毫没有谈及产品经理简历以及Google简历筛选,这并不是我忘了、或者说简历不重要。恰恰相反,简历关可能是最最重要的一关,这也一直是我历来非常薄弱的一项,证据是我从09年起的知名大公司网申全败记录、即使有内推加持也几乎从未成功过(仅有一次例外是14年被在Google X工作的研究生校友内推,第二天便得到了Google X的一次硬件测试工程师的电话面试机会)。而我直到现在也并没有任何好的解决方法。我这次之所以未受简历所累,是因为Google的Recruiter在LinkedIn上发现了我的页面,并发送了一条信息询问我的求职意向。我目前的一点经验教训就是,确保LinkedIn以及简历时时更新、随时处于能够见recruiter的ready状态,这能减少错失机会的几率。
如果有哪位朋友对写简历或者简历筛选特别有心得体会,欢迎留言多多交流。这也是我新年需要破的一个迷。
“势”以外
势,是峰值输出。面试前的模拟面试就是为自己起势的绝佳工具。然而想要赢下任何长线面试,都不是只靠一时的势,你必须在一轮又一轮面试中一直保持峰值输出,因为任何的回落都可能是面试官拒绝你的理由。于是就有了这位隐形大魔王 —— 自己持续作战的抗压能力。越在意,就越紧张。当战线拉长,你能保持住适当的紧张度、顶住压力,在每一轮面试过程中持续进步吗?许三多说:“不抛弃,不放弃。”我也没有更好的答案,只有两个字:坚持。如同这么多年的职场体会,大力也许会出奇迹。
相关文章回顾:
利益相关声明:
本人就职于Google。本面经只代表本人在自己的面试过程中作为被面试者的主观感受、主观感受因人而异;本人主观感受由本人的教育背景、职业经历以及思考习惯决定,完全不代表Google产品经理官方面试设计。本文提到的学习资料均是自己购买并使用,无商业推广,并与Google无关。本文并非Google官方面试指南、不代表公司言论;本文写作未受Google官方指引。
Disclaimer:
I am a full-time employee at Google. This article only represents my personal opinion and my personal experience as an interviewee before joining the company. I am NOT speaking on behalf of my employer. This is NOT an official PM interview guideline from Google.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