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63号分享:从英语转专业到数学,从金融工程到数据科学家再到产品经理

分享时间:2023年3月

分享者经历:热爱数学,专业调剂到英语系 -> 大二转专业学数学 -> 美国金融工程硕士 -> 数据科学家 -> 产品经理

她说:“一步一步走到这个地方,我觉得很多都是幸运的成分,没啥智慧,我觉得该到什么年龄你就该怎么样找智慧。就是我现在说了什么,15岁的我也不会懂的,听了以后也觉得是说教。”“80%靠幸运,20%靠努力。”


读者预期管理:

  1. 录音都已征得分享者同意,目前都是拿手机录制的,没有专业设备和环境,音频质量一般;有些采访根据受访人的偏好只会放出文字版本;

  2. 我目前没有音频剪辑的能力,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音频都是一刀未剪、原样输出;后续有多一点时间再考虑优化采访形式;

  3. 我是第一次做采访,没有什么采访技术,普通话也一般;

  4. 每个人面对采访(尤其是电话采访)录音时的紧张程度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分享的舒适度、以及回答的颗粒度也会不一样;

  5. 每位分享者的态度、观点都仅仅代表他们自己在当下的状态,是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回顾自己在一些人生节点的选择,并选择了分享出来。请尊重他们的个体经历,就像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的个体经历一样。



采访录音原文



宫师姐:录音开始了。好,谢谢你过来分享。能不能先自我介绍一下?

分享者:我叫XY,是2011年参加的高考,我是理科生,在山西省太原市读的高中,后来在成都读大学, 在纽约读了硕士,现在在旧金山,我现在是在一家做健康医疗方面的科技公司做产品经理。


现在的生活方式和感受的话,平时朝九晚六或者七上班,工作的话压力如果换算成0-10,现在是7~8左右的样子。它往往是有 Cycle的,比如说最近要launch new product,这个时候压力就会高一些,工作时间就长一些,如果是已经搞刚搞完launch的那段时间,就会比较压力小一点,可以休息一下。


最近应该就会在这个公司继续做,climbing the corporate ladder。我觉得接下来2~3年都是这个状态。2~3年之后,要开始想personal life方面的事情,要生小孩之类女同志们需要关心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再想想接下来career path。


周末的话,或者是下班状态,我给自己规定说是,绝对不看工作的东西,希望是尽量用各种爱好以及 quality time就是和其他周围朋友、partner之类,填满时间这样。一般我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就是我在学西班牙语,social dancing,主要是salsa和Lindy hop,尽量能锻炼身体,把自己的身体搞好——年近30就发现自己显而易见的老了,没什么精力,经常就干着什么就觉得累。对,现在主要大概就是这个情况。


宫师姐:感觉很精彩,我们先回去高三聊一聊,你高三的时候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有没有那个时候特别的一些记忆或者体验?

分享者:我觉得高中生活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候,我现在甚至没有什么对高中生活的记忆,非常的有限,因为我觉得太痛苦了,我很不喜欢,导致我现在在选择性的忘记那段时间。我非常讨厌我的高中生活,主要我觉得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并不来自于我自己,我没有把我当时学习跟我一个为未来对我来说很心仪的一个目标,联系起来,并且朝那个方向去走。


第二个就是我觉得青春期,那个时候可能我不知道身体内荷尔蒙状态有问题还是怎么样,我就跟父母的关系处得也很不好,当时跟父母冲突也很多。我妈妈的一种教育方式是就是说因为你现在是高中,所以你24/7必须是以学习为第一状态,但是其实我觉得工作也好,上学也好,这种方式并不好。就是说我一不到20的小朋友不学习的时候,其实往往是需要一个down time,或者说有其他的这种空间。但是我感觉当时的就是不能有思路松懈,我妈妈对我盯得很紧,包括是中午回家吃个饭,她就觉得这个时间你不能看手机放松。


当时跟父母的关系很紧张,再加上我们学校当时有初中到高中升实验班这个问题,我当时初中考的时候没有考好,没有考好我还能去了我想去的高中,但是我没有去实验班,对我打击很大,因为当时我们初中的班可能80%的同学都去了实验班,我就没有去。以前作为一个学生来来说,就是觉得你的世界上有你没实现的事情、很严重,我觉得小时候上初高中的时候,对于失败和承挫折能力也不是很好。其实,没上实验班有啥?这是人生中里头一个特别小的步骤, 并不影响今后发展,但是当时不理解这件事情,就觉得从没有受过这么大的挫折。


但是现在想想其实是好事,就是小时候受一点挫折,有一些失败,就觉得还挺好的事的。我现在觉得说,很多人就说高考没考好想不开或者是什么样,其实我当时有一点那种状态,就是说我没上实验班觉得世界坍塌了,所以在高中时候一直就觉得自己是在一种挫败感中度过的。一个是老是有挫败感,一个跟父母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天天都在干仗,就觉得被压得透不过气。

不像现在,工作有了经验,会有很多的tooling 帮自己把很大很远的目标分解一步一步实现。高中的时候学习方法可能也不太对,其实我觉得很多东西都是记忆的问题,你就是过好多遍你记住了你就考好了,当时就觉得不是很喜欢这件事情。


高中学习如果你记忆力很好,你学习一定不太差,因为我感觉大部分就是说做了很多的题型,你见过你能记住,你知道怎么解,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其实上了大学,到后头职业发展,其实是不仅仅是记忆力要特别好,其他方面的能力要很强。


总之就是高中的时候我特别不开心,每天特别抑郁,就是烦恼的少年,看谁就觉得谁都不对劲的那种,对。


宫师姐:谢谢你分享这么细致,听上去真的特别不容易。后来你高考完怎么选的大学还有专业?

分享者:其实多亏我爸爸在高三开始之前就大概跟我进行了一个长谈,就是说你想报什么样的学校和专业,其实我当时没有太大的 Preference,但是我大概有几个框架,就是跟我爸爸讲说,第一个我想上一个985的大学,就是说我觉得对未来发展有好处。第二个是我想上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我不想上理工或者是财经这种专门的学校,我想上一个有全科的大学,是因为想看一下所有的专业,跟所有的人不同的人有能打交道的机会。因为当时上大学的上高中的时候很喜欢看讲西南联大的那些书,我看了以后,我觉得我以后要上一个全科性的大学。我爸爸也给我提供了一些专业方面的参考。因为首先是我父母都在金融行业工作,所以他说你看你可以选学金融。


另外一个方向是他周围有很多朋友的孩子就是先学数学,是一个很好的打基础的工具,之后可能转金融工程、精算什么的这些比较容易。这个情况下你就是要做好准备,就是说你本科出来以后没办法就业,你还是要读研究生。


他跟我有很多这样的谈话,就是说你以后到底想学什么,包括他给我做了很多的功课,我觉得确实是要归功于我爸爸。他跟我说你看你现在这个模拟考的成绩,这个成绩大概是说这几个学校,如果你想学数学专业是你可以够得到的,就已经给我了一个expectation,当时我觉得我能上更好的,我还不高兴,觉得我爸给我低估了。我最后考出来分,完全在他的把握之内。

选专业的时候也是他给我提供了一些考虑,也是考虑我的兴趣。高中的时候我不是很喜欢不是很喜欢物理,尽量以后不要学物理了,还有当时最喜欢的学科就是数学,他也考虑进去,主要也是因为家里面工作背景的感觉,尤其是我父母都在金融领域,他周围很多人也在金融领域工作,给我提供了一些就是说大概这个职业是干嘛的。


比如说很多人当时很喜欢选会计专业,但是我当时了解了会计专业在干嘛,我就说我不想学会计,就感觉选专业包括选学校,其实我最后都很满意,我在这个过程中参与度非常高,因为我爸一直在跟我进行 interactive conversations,不是说是高考成绩出来那一刻才选的,而是说高三整个过程中,其实他都在跟我有这种谈话,最后报完了以后,我觉得完全是没有surprise,完全meet my expectation。后来高考的时候,其实我也是没有直接进数学专业,我去了XX大学,但是没有直接进数学专业。


我被分到了英语专业,因为有调配的专业调剂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们很早有过谈话,所以我就知道我要转专业,所以我第一年的时候一直就在为转专业做准备。我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感激我爸爸对我就是做职业规划以及专业规划以及选学校的这种非常详尽准备。他可能高三那一整年把报志愿的一本bible之类的东西,我也不知道他从哪搞来的,读得书都卷起来了,他后来变成了一个我们家所有人想要选专业选学校的时候的一个大拿,他给所有人都提供consultation。


但是首先是我给他提供的框架很重要,就是说我要去一个985的学校,我要去一个综合性大学,我要学数学,给他就是narrow down了很多的东西。还有发现就是说理科生选择比文科生太多了,你如果是一个文科生的话,你没有很多的选择,对于理科生来说你其实是很多专业能选对吧?包括就是说如果还不是很太清楚喜欢学什么的话,学一些基础学科的专业,你研究生的时候可以方便转各种专业。


宫师姐:所以你后来是上大二的时候就转了专业吗?

分享者:转到数学系的。当时第一年的时候,首先你是要保证你自己在自己的专业里面是Top多少,你要去其他系旁听,大概知道一些人家在讲什么的,能通过一个小测验,就去转了专业,还是很比较幸运的一件事情。


宫师姐:你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英语这个专业,还有数学这个专业,你当时的情况是学什么?

分享者:英语是这样的,其实就是训练你听说读写、学语言。大部分人并不是因为英语好才学英语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说我不觉得学语言是一个很好的职业选择。这个东西就是,你看你出国几年之后,我觉得你肯定是比你们学校当时英语专业的人水平高的,我不觉得去大学里面学语言是一个非常好的选职业选择。再加上,ChatGPT不能做这件事情吗?就是帮你翻译,我觉得这是一个会被淘汰的职业,这是一个。


具体学什么,读的话,读课文,就是说读一些东西,好吧,还在学语法、学单词。你考GRE学得比这个快多了。说很有意思,我感觉当时川大主要教英音,当时真的是矫正发音什么,我还觉得挺有用的。但是我只上了两个学期,所以其实对我发音什么没有那种特别重大的那种变化。而且另外一个我觉得没有什么用的原因就是说我感觉语言对我来说它是一个communication的工具,你不需要口音完全跟老外一样。我们现在已工作环境里面我们也有accent,但是重要的是说你言之有物,能convey你的想法。


写这个东西就有意思了,大部分的我的写的课程基本上都是,你看好多英语美剧和电影,去写观后感,其实对我人生观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之前没看过美剧,没看过没怎么看过外国电影什么的,就是因为通过看美剧,我感觉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多不一样的影响,就是被美国文化输入影响,


听,还有一个听,我感觉还不如准备托福来,如果你就是为了准备考托福,一直练听力的话,比那个课上学的要管用多了。它其实给你听东西,没啥用,真的是没啥用,听说读写你的课程听说读写,尤其是第一年,我主要是为了考试能转专业,再加上第一年大家就进来以后,很多同学都在补齐,因为大家进来以后水平很不一样,我就觉得没什么用。最后我也大概了解一下,4年大概你要达到的水平是什么?


大概大二到大三的时候,他们想要大二的时候考专四,大三大四是考专八。专八其实就是你托福能考100分以上的水平。其实如果说你就是学英语的话,我觉得你就不如搞托福、干到100分以上,你大学4年的目标就完成了。


还有同声翻译,他目的最后就是说你能进行同声翻译,但是这个是big caveate,他的教育的这个方向是同声翻译,但是你这个学生能不能真的同声翻译是另一说,教育是不是outcome driven的,所以我还是觉得就是说,最后英语系的同学学了4年,还是不如出国待上5年,天天逼着你在英语环境里头工作,也需要跟人进行大量的工作交流,来的管用。大概至少是X大英语专业的教学,当时人家大二大三可能还学一些英语文学什么的这种,这是另外一个概念,但是如果想真的学文学什么这些的,反正是你在中文系或者是在学外国文学,你要真正的深入到文学的层次去学。我感觉我觉得我大一的感受就是还够不上托福的水平。


学数学的话,我非常喜欢川大数学学院,首先是排名前5的一个数学学科,全国来说。首先就是说课程设备非常完善,前两年是要你学通识课程,就是说你要学数学分析,也就是其他学科要学的微积分,但是数学分析要难一些,学三个学期,解析几何,还有高等代数,高等代数就是其他学学科学的线性代数,我们学两个学期,学了很多,比如说数论拓普论,这种完全对我人生没意义的东西,但是真的是学完它以后你就理解,“这就是我为什么成为不了数学家”。就是非常考验智商,还学了数理统计,要学偏微分常微分,实变函数和复变函数。到大三的时候你开始选一个方向,当时有基础数学,这真的是你想要当数学家这个方向。


还有一个方向是应用数学,应用数学就是说你学优化随机过程,其实就是比较像数金融数学这个方向,或者是operation research。还有计算数学。计算数学其实就做 computation,做算法的最后统计,数理统计方向,很多以后你比如说想学统计,主要是想往数据科学这个方向走的人。


我想澄清一个bias,统计和我们现在说的数据科学是两回事,不都是两回事,统计是它的基础。就是说学统计最后很多人职业发展,是做生物统计和数理统计这方面的东西,它还不完全是数据科学,数据科学其实是一个数学和计算机的一个marriage,你要懂编程以及数学。

你光懂统计,其实你最后做的是生物统计或者是数理统计这个东西,它还不完全是数据科学。我觉得当时出来以后就感觉编程能力不行,当时去了哥大第一年学这个运筹学,往数据科学方向走的时候,吃了很多的苦,就是学编程吃了挺多的苦的。大概就是4年的数学训练完全重塑了我这个人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Top down的思维方式,就说我要解决这个问题,有多少种scenario,我把最常见的一种scenario先去解决它,再解决起它case的问题,比如说数学方面这种什么定理这些证明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因为他有很多的scenarios,他一个一次证明不完,就先证明一个scenario的,把它分类,再解决这个问题。


我这个人后来思维方式变成这种,我必须是从a能推导到b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变成一个非常逻辑性强的一个人,讲事情、分析一个问题喜欢“我觉得有三点,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 我觉得这是学数学带给我的影响。所以我非常喜欢我的大学的专业,非常喜欢我大学的生活, no complain,对我的学校也没有complaints ,对我的老师也没有complaints 。总之五星好评。


宫师姐:所以你是大学毕业就来美国读数据科学方面的研究生吗?

分享者:对,当时其实学的叫operations research,因为当时家里面是搞金融的,当时一个很热的就业方向叫financial engineering,其实就是在optimization下面的一个方向,相当于是应用数学的一个方向,financial engineering相当于是金融和 optimization的一个marriage,学optimization主要是学统计,概率论,随机过程,学 organization就是运筹论,还有学simulation,这就4个基础课程。


当时以为自己想做金融工程,因为当时家里面都是做金融的,在哥大的时候,改主意了。我百分之八九十的同学都后来去了金融,很常见的就业方向就是风险管理,这是第一大。第二大就是投行的quant,还有其他一些边边角角的行业,边边角角的职业在金融方向里。后来也是因为实习的过程中,纽约这个平台不错,当时很多 startup过来招人,就发现好像选择挺多的,没有必要非得做金融,就决定后来开始想做tech,大部分的课程主要是放在数据分析这些方面。


宫师姐:你后来真正毕业,真正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职业?

分享者:data scientist。我估计你周围很多人给你做访谈的时候很多都是Data Scientist这个职业。我的理解,我觉得有有两类,首先第一个是把data engineer放在另外一个bucket。Data engineer主要就是说怎么去建有效的处理数据,这个不是data scientist的范畴。


我工作中有三种data scientist相关的职业,第一个就是说它其实是report给product的一个function。你工作的里面肯定也跟这些 data scientists 打过交道。其实主要就是说 product manager有一个business question,他需要数据来回答,data scientist的任务就是说把business question translate到一个 data question, 然后能清楚地给你讲答案是什么,怎么做的。我觉得首先这个是一个非常product oriented的这种data scientist。


第二类型就是做模型,能被应用在一个business setting,就是说怎么调参数,怎么把这个模型能最好地 optimize到能achieve business goals。还有一部分人叫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它其实强调就是说怎么能让一个data scientist做的乱七八糟的东西,能保证他不论在任何时候run都跑得动,而且computational wise可行的东西,是scalable的,是reproducible的


还有一些人是纯做research的,我不觉得他们是data scientist,叫research scientist,就是搞ChatGPT这帮人,或者是Google里面搞很多什么deeper learning,他们是research,其实是在academic setting里面的一个东西,但是现在由于最重要的是数据,其实大公司里面往往是有数据的,大学里面是没有数据的,所以 research scientist是在 corporate里面变成一个比较academic facing的一种职业,感觉他们不在我想的一个data scientist范畴之内的。很多人想做这个,但是你必须有尽量是要有PHD。


往往大部分需求最高的是第一类,就是说能帮助product去answer一个business question的人,或者是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


宫师姐:谢谢你分享这么详细,很有收获,如果说我们有个时光机,你如果可以对年轻一些或者是小的时候的自己说点什么,你会想说什么吗?

分享者:没有,我感觉我相对来说是很幸运,怎么说,一步一步走到这个地方,我觉得很多都是幸运的成分,没啥智慧,我觉得该到什么年龄你就该怎么样找智慧。就是我现在说了什么,15岁的我也不会懂的,听了以后也觉得是说教。真的,我觉得大部分很多是幸运的成分,包括很多人都觉得做tech好,但是我当时选专业的时候,学数学是很多人不理解的,我们家人都问我你是要当老师吗?


但是我是很幸运的,就是说我觉得我我父母给我一个很好的平台。后来去了纽约以后,去了哥大,哥大又给我一个很好的平台,就是说因为在所在城市里面,纽约各种各样的企业、人都有,平台也很好,后来在第一份工作里面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 mentor,是我当时的 head of product,我就觉得他非常聪明,我跟他学了很多。engineer也是教了我特别多。就是说碰到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一个很好的团队能带着你, 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所以总体来说我觉得我很幸运,包括我转这个pm也是受到你的启发。


周围的朋友什么的也是很好,总体来说我觉得很多都是幸运的成分,也就是说我觉得是80%靠幸运,20%靠努力。这种东西你说跟我以前的自己说个啥劲?人都有黑暗时刻,我高中那段时间就是过得很不开心,那段时间就是那样,人生早早经历一下,就是说你要学会不要太沉浸到你自己的小挫折里面,还挺好,没有啥要跟以前自己说的,好。


宫师姐:谢谢你这么详尽的分享。我这边录音就先到这里。


录音采访结束


宫师姐:我的目标是在今年高考前采访50位(已经超额完成啦)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朋友,记录下他们高三以及大学前后做出的那些选择,并请他们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和职业,以求得到一个非常多样化的独立人生故事数据集。我希望这样的一个数据集能够帮正在小镇做题的高三生们拓展一些对未来大千世界的想象空间。


我不希望的,是加入我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故事加工,或者做关于特定选择的倡导甚至自以为是的建议——高三生每一个人都是他们独立的个体,有他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生活背景,因此我相信他们会对这些未加工的个人故事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和多样收获,他们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如果你有共鸣,欢迎转发文章给自己的朋友圈子。关注公众号“撞墙笔记”,私信宫师姐、分享你的读后感。

3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切牛肉的固有体系和全新思路

我一直认为切割牛肉有几个各自独美的框架和配套的烹饪体系,且互不干涉,直到最近才发现自己思维竟如此被框住,值得记一笔。以下。 绞肉之外,牛肉切割系统大概有以下六种: 集市肉摊的牛肉:屠宰好的牛被分割成四块挂在肉钩子上,客人想买哪个部位就按照部位和重量割一团;例外是腱子肉,按个...

成年了,这108题你会做了吗?

在变成(中国)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之后,好像人们就要立刻从身心各方面变成"成年人"来做事。这其实是一个需要学习练习的成长过程,但是一般学校教育从来不包含这些(不知道大城市的那些名校初高中会不会好些)。学校教育之外,很多人也得不到系统性学习练习这些成年人“知识点”的机会或者资源...

72天访谈72人:高考后以及大学后,他们走了什么样的个人道路、长成了什么样的大人?

写在前面 从时间和社会维度来看,高考对很多人都是一个人生节点(当然,也有很多学子选择了职业教育,见《普通高等教育之外:访上海市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姜教授、谈国内职业教育体系》),无论高考后如何做选择,我们都一脚踏入成年世界。时间滚滚向前,高考之后,我们不再有规整的集体学习生活...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