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Chelsea 宫师姐

62号分享:那个清北任挑的高中校园风云人物,从top2到投行banker,说要be tougher

分享时间:2023年4月

分享者经历:高考理科生,清华北大任选 -> 卷死自己的大学四年 -> 短暂做咨询,转向金融 -> 美国Top MBA -> 美资投行前台M&A,工作即生活

她说:“其实所有的选择无非都是你在自我探索,这些选择都是在验证你对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Be tougher。”“自我怀疑都是没有必要的。”



读者预期管理:

  1. 录音都已征得分享者同意,目前都是拿手机录制的,没有专业设备和环境,音频质量一般;有些采访根据受访人的偏好只会放出文字版本;

  2. 我目前没有音频剪辑的能力,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音频都是一刀未剪、原样输出;后续有多一点时间再考虑优化采访形式;

  3. 我是第一次做采访,没有什么采访技术,普通话也一般;

  4. 每个人面对采访(尤其是电话采访)录音时的紧张程度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分享的舒适度、以及回答的颗粒度也会不一样;

  5. 每位分享者的态度、观点都仅仅代表他们自己在当下的状态,是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回顾自己在一些人生节点的选择,并选择了分享出来。请尊重他们的个体经历,就像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的个体经历一样。

采访录音原文

宫师姐:我这边录音开始了,谢谢你过来分享。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分享者:我叫E,我现在美资投行做并购。


宫师姐:并购的意思就是传说中的IBD的M&A对吧?你能不能介绍简单介绍一下你高三大概是什么年份,文科理科,现在所在的城市?以及做一些简单的职业介绍?

分享者:我是个理科生,现在所在的城市是香港,我的专项是辅导企业做兼并和收购,但是你可以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框架下理解,就是给企业提供战略性的咨询,之前也做过投融资方面的咨询,还有上市的辅导,兼并跟收购只是企业咨询里面一个品类。


宫师姐:你当下的一个生活节奏,还有工作节奏大概是什么样子?

分享者: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如果说hours的话,可能因为现在也比较senior了,所以大概一个星期70个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剩下的时间如果没有在工作的话,可能也会做一些跟工作相关的学习。但是有效的集中性的工作时间,应该不超过70个小时了。


宫师姐:那也就是说周末也要加个班这样?你方便分享一下你现在的一个title吗?你刚说比较senior点,现在的title是什么?

分享者:Senior VP。


宫师姐:你怎么看自己的压力水平,以及对未来你的一个预期如何?

分享者:压力水平有客观的和我的主观的承受能力两个维度。客观上压力水平现在肯定是比较大,因为up for下一个阶段的promotion,这个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现在的整体环境不是特别好,所以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在这个时期感受到的压力会比过往都更明显。我自己的主观承受能力是比较强的,所以这个方面对我来说反而没有太大的区别。


目前更多的压力还是内生的压力,就是说现在做的这个事情是否是有意义的,或者说这条职业路径还有多长的时间会出现天花板。这种内生的压力对我来说是比较主要的压力源。这些压力表现只是浅层的问题,更深层的问题还是在于你想以怎样的态度过完这一生,就是一个哲学问题,这个是我最核心的压力源,对。


宫师姐:谢谢你分享。我们先把这个时间倒回去到高三的时候,你高三是在哪里读的?当时生活是什么样子?有没有一些特别的记忆?

分享者:在南方,当时的生活和所有的人是一样的,没有太出格的,生活就真的是两点一线。


宫师姐:有一些特别的记忆愿意分享吗?

分享者:没有什么太特别的记忆,实话实说,高三还是挺享受的,那个时候考试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早恋发生在高二,所以高三就没有什么更有意思的事情了哈哈哈!


宫师姐:听上去高中的生活状态还蛮不错的。

分享者:高中过得很爽。我在高中绝对是校园一霸的那种爽。我是学生会主席,又是各种活动的积极分子,考试也比较轻松,和大家的关系也都比较好,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校园霸凌事件,所以高中生活是蛮愉快的。我觉得除了可能我妈对我的要求有点不切实际的高以外,其他的地方应该都比较开心。


宫师姐:真不错,你高考之后是按照什么样子的因素选的大学还有专业?

分享者:按照考分选择的大学。当考分高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实际上反而没有太多可选的选项。我高考结束之后就在家里呆着,那两个学校的老师就过来跟我谈话,都给了我他们的pitch。我听完两个学校的老师的pitch,就选了其中的一个。


宫师姐:2选1,ok。专业这个是怎么想的?

分享者:一样的,他们的pitch都是连学校带专业,他会告诉你 which one is best for you.


宫师姐:最后是啥专业?

分享者:商科。当时有意思的是北大pitch了光华,清华pitch了经管,我一看都是一个方向的,那就没有什么好犹豫了。


宫师姐:所以相当于别人在pitch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个方向替你筛选出来了,你会觉得就是这个方向了。你有想象过自己的大学生活吗,你实际的大学生活跟你想象的有差别吗?

分享者:有,差别很大。


宫师姐:所以你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

分享者:想象的肯定是各种好玩,各种开心。实际上大学特别苦逼,完全是高三的延续,if not worse。我们那个时候非常的卷,就是在“卷”这个词都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校风是不用别人卷,我先把自己卷死,就是这种自虐的风格。所以简单点说真的就是高三的延续,而且延续了4年。你想想看。。。


宫师姐:你在这个专业大学毕业之后的选择是怎样的?也是有不同的路径这样。

分享者:大学毕业之后,当时就三条路径,一条是出国读研,一条是国内读研,另外一条是工作。对我来说,那个时候选择直接工作,因为我们是应用型的学科,如果说要再去读研究生的话,我那个时候还没有想好读研究生的意义,所以还是尽早开始实践。


宫师姐:所以你工作是选了做什么工作呢?

分享者:一开始是做咨询,但是咨询其实挺没意思的,所以我后来就快速的转回了二级市场。


宫师姐:能简单介绍一下咨询为什么没意思,二级市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分享者:其实这样的,我的第一份工作本来就是要去做trader,但是因为那年赶上雷曼倒闭,他们在我毕业前两个月的时候收回offer,所以我就找了条退路,去做一个咨询顾问。去了之后很快意识到这真的不是适合我做的事情。咨询无非就是去忽悠嘛,拿一个方案,告诉公司,这是你战略上需要的东西,但是都是一些比较高屋建瓴不着边际的想法。二级市场是我学的东西的直接应用,等到市场回暖了之后,我就回到这个行业了。


宫师姐:你从二级市场到当下的工作好像也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怎么来的?

分享者:这个变化在外人看来很大,但是在我们自己看来,无非你是从金融的二级市场跑去了一级市场。当然每天做的事情或者一些经验看上去是有一些不同,但是核心的技能,或者对一个人最本质的要求其实是一样的,就是要有快速的分析能力,要有非常精准的判断,要能够读懂市场变量,还要能够读懂客户,你要be competitive,这个其实是核心。做二级市场和做一级市场都是一样的,即便做的具体事情不太一样。


宫师姐:你能简单科普一下二级市场做什么,一级市场做什么吗?

分享者:二级市场就是交易流动性比较强的证券产品,一级市场做的就是一些流动性低一些的,以及未公开上市的一些事情。


宫师姐:我作为一个外行还是非常的不了解。

分享者:简单点讲,二级市场就是一群交易员,如果是做market making的话,给市场提供流动性,如果做principle trading的话,就是用自己的钱去做投资,但是标的都是tradeable securities。


一级市场,你如果做的是卖方顾问的话,就是告诉公司现在应该做什么,融资,上市,还是兼并收购。如果是买方顾问的话,那就是辅导公司去买另一家公司。二级市场的定价机制和一级市场肯定是不一样的。虽然二级市场买卖的是公司,一级市场买卖的可能也是公司,但一个买的是楼花儿,一个买的是二手房,价格有相关度,但肯定不是完全挂钩,你可以简单认为一级市场交易的是楼花儿,二级市场交易的就是二手房。


宫师姐:这个比喻很清楚,谢谢你科普。

分享者:但是你说你买一个楼,你的评估还是地点、房龄、朝向,就是这些基本面的东西是一样的,只是一级市场只能买楼花,二级市场可以买二手房。


宫师姐:所以你后来从二级市场去到一级市场是为什么?

分享者:因为职业路径瓶颈出现的时间点和职业路径最终细分上的方向是不一样的。对我来说,我性格上是一个更transactional的人,trading的话可能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靠displined的方式去做的一个职业。


宫师姐:你的转换是像换工作一样直接换过来吗?

分享者:没有,我去读了MBA之后才换到了一级市场。


宫师姐:所以也是需要一个MBA的跳板吗?

分享者:也不一定,我只是先去读了一个MBA,读完MBA之后想了想觉得还是去一下一级市场比较适合自己。


宫师姐:是这个样子。你现在也是在一级市场这边已经做了有些年份了,你这样从高三的时候看一直到现在,其实也是经历了一些选择,你怎么看你的这些选择?

分享者:其实所有的选择无非都是你在自我探索,这些选择都是在验证你对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如果你做完选择之后不后悔,就说明这些选择让你更了解自己,并且做出了符合自己最大化利益的选择。


宫师姐:你怎么看你自己?

分享者:我挺了解自己,我是一个不太拧巴的人,所以我适合做我现在做的这个事情。


宫师姐:你是在什么时候发现这件事?

分享者:很早。我大学学的东西跟我这一辈子做的行业是对口的,所以我很早就发现这件事情。


宫师姐:你发现这个事情是有什么契机吗?还是说你天生就知道?

分享者:天生吧。因为我性格还是蛮明显的,不是那种看上去性格不明确、不突出的人,我是那种人群里面一眼你就能看得出来我是什么性格的人。


宫师姐:你能简单描述一下你的性格吗?

分享者:就一个字,tough。


宫师姐:如果要是有时光机的话,你会想要对小时候一点的自己回去说点什么吗?

分享者:Be tougher。


宫师姐:这个是对什么年纪的,你想要告诉她要tougher一点?

分享者:二十几岁吧。因为二十几岁有一些挫折会让你产生自我怀疑,我觉得如果可能的话,我会回去告诉自己,这些自我怀疑都是没有必要的。


宫师姐:真不错,谢谢你分享的这么affirmative的Insights,我就先录到这里。



录音采访结束


宫师姐:我的目标是在今年高考前采访50位(已经超额完成啦)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朋友,记录下他们高三以及大学前后做出的那些选择,并请他们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和职业,以求得到一个非常多样化的独立人生故事数据集。我希望这样的一个数据集能够帮正在小镇做题的高三生们拓展一些对未来大千世界的想象空间。


我不希望的,是加入我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故事加工,或者做关于特定选择的倡导甚至自以为是的建议——高三生每一个人都是他们独立的个体,有他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生活背景,因此我相信他们会对这些未加工的个人故事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和多样收获,他们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如果你有共鸣,欢迎分享文章给你的朋友圈子。关注公众号“撞墙笔记”,私信宫师姐、分享你的读后感。

9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切牛肉的固有体系和全新思路

我一直认为切割牛肉有几个各自独美的框架和配套的烹饪体系,且互不干涉,直到最近才发现自己思维竟如此被框住,值得记一笔。以下。 绞肉之外,牛肉切割系统大概有以下六种: 集市肉摊的牛肉:屠宰好的牛被分割成四块挂在肉钩子上,客人想买哪个部位就按照部位和重量割一团;例外是腱子肉,按个...

成年了,这108题你会做了吗?

在变成(中国)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之后,好像人们就要立刻从身心各方面变成"成年人"来做事。这其实是一个需要学习练习的成长过程,但是一般学校教育从来不包含这些(不知道大城市的那些名校初高中会不会好些)。学校教育之外,很多人也得不到系统性学习练习这些成年人“知识点”的机会或者资源...

72天访谈72人:高考后以及大学后,他们走了什么样的个人道路、长成了什么样的大人?

写在前面 从时间和社会维度来看,高考对很多人都是一个人生节点(当然,也有很多学子选择了职业教育,见《普通高等教育之外:访上海市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姜教授、谈国内职业教育体系》),无论高考后如何做选择,我们都一脚踏入成年世界。时间滚滚向前,高考之后,我们不再有规整的集体学习生活...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