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时间:2023年4月
分享者经历:厌恶风险所以报志愿很保守,按家人对就业的考量选专业 -> 从容学习&谈恋爱的广东考生,第一志愿录取 -> 家庭经济条件决定直接找工、不读研 -> 银行工作 -> 跟随太太工作变动搬来纽约,边读MBA边考试进入联合国工作
他说:“你不是要被动去做选择,而是应该是按照自己的既定的目标去做选择。当你当下的环境已经跟你自己的认知发生了比较大的出入的时候,我觉得你应该要有勇气做出一些变化。”“我会希望自己更有自主性,或者是更勇敢地去做一些不敢做或者是有更大挑战性的一些决定。”
读者预期管理:
录音都已征得分享者同意,目前都是拿手机录制的,没有专业设备和环境,音频质量一般;有些采访根据受访人的偏好只会放出文字版本;
我目前没有音频剪辑的能力,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音频都是一刀未剪、原样输出;后续有多一点时间再考虑优化采访形式;
我是第一次做采访,没有什么采访技术,普通话也一般;
每个人面对采访(尤其是电话采访)录音时的紧张程度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分享的舒适度、以及回答的颗粒度也会不一样;
每位分享者的态度、观点都仅仅代表他们自己在当下的状态,是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回顾自己在一些人生节点的选择,并选择了分享出来。请尊重他们的个体经历,就像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的个体经历一样。
采访录音原文
宫师姐:好,我这边录音开始了,谢谢你过来分享。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分享者:Ok 我叫H,目前在纽约工作,在联合国入职已有5年。我是通过联合国青年专业人才计划考试进入联合国的,从事的岗位主要是财务性的一些工作,负责的东西就是一些付款的审批,银行渠道的建立,还有一些内审、一些报表性的工作。因为我们现在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一个轮岗计划,我计划下一步到泰国或是日内瓦去感受一下一些不同岗位,或者是一些工作任务,大概就是这样。
宫师姐:我先请教一下,你这个工作是给是联合国工作还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团队?
分享者:我是给联合国打工。中国驻联合国有一个常驻代表团,主要是外交人员,我们则是联合国这个组织的职工。
宫师姐:谢谢你这个clarification。你能不能先介绍一下你高三大概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状态?
分享者:我是06年参加高考的,可能跟大家不太一样,我的高三可能相比大部分人是相对轻松的。广东当年报志愿的政策,其实还是可以稍微吐槽一下的,当时一来他是用标准分,另外一个是我们是先报志愿再高考,一个非常奇葩的政策。你还不知道自己能考成什么样就要去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的时候,其实就是要考验你究竟是一个风险偏好型的人,还是一个风险厌恶型的人。我其实属于风险厌恶型的人。按照我当时的成绩,应该是可以稍微冲一冲更好的一个学校的。但是我不太想因为要去某个学校而被录到一些不太好的专业。
我当时是保守选择中大作为的第一志愿。自从设立这个目标之后,因为这是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比较轻松能够达成的,所以后续的话我就没有过多的一些很疯狂做题,就是很去复习冲刺。当时我觉得从复习的状态来讲的话,从学习方面有分为两种类型的,一种是就是纯学霸,就基本上你不用怎么学习就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成绩回报,另外一种的话就是纯做题或者是无目的性的学习。我是不太鼓励说是没有目的性的学习的。按照我的学习方法,我属于是那种比较有组织性或者是有系统性的一些学习,会去自己去整理一些考题、整理材料,把自己需要去学习的重点的东西列出来,一步一步有计划地进行补习,我觉得这样会相对比较高效一些,也会比较省时省力。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中间我还有富余的时间去跟我现在老婆谈了场恋爱。所以我就说相对很多人我高三算是比较轻松的。
宫师姐:这个轻松,其实来自于你对志愿的十拿九稳的这种状态。
分享者:对,另外一个像我说的,我觉得学习还是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安排。我是比较认可条理式的学习,而不是说给自己太多负担。还有一个很重点,我知道我之前很多同学会去冲一些很难的一些竞赛的题。我基本上没怎么做过这种,是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如果你不是想走研究型的一些路线的话,对本身自己的学习,包括后续的一些职业其实用处不是很大。
宫师姐:真的是挺有意思的,你当时填志愿的时候怎么选的专业?
分享者:专业,其实06年的时候信息还是比较闭塞的。其实我自己是有点后悔的说,我基本上是按照家人给的后续职业好、好找工作的一些方向去选的,所以我当时第一志愿报的就是工商管理,还有金融经济类的,往后填了IT之类的,非常顺利的,也就是被第一志愿已经录取到了。工商管理,当时在中大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专业,但是后来其实我真正进入大学之后,我自己对我选这个专业其实不是特别满意,不是说它的学习内容不好,或者说是知名度不高,或者说你找工作没有帮助,其实都是有的。
我是觉得在没有社会经历、没有工作经历的前提下,去学一些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其实在我当时那种状态下,理解不是很深透。如果按照我现在的想法,我可能会让自己学一些在本科阶段学一些基础学科类的知识,到到了研究生的阶段才会再去学一些比较通识类或是广泛类应用的专业。这起码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更有优势的发展道路。
宫师姐:你读大学的时候读工商管理学科,你当时的一个大学整体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状态?
分享者:其实我是一个比较有计划的人,就是说我对自己的认识也是比较透,我就觉得我应该不是一个研究型的人,以后也不会太想走专业性太强的一些路线。所以我当时比起学习,更多的是去花比较多的时间去参加一些社团的工作,还有学生会一些工作。我从大一暑假开始就开始做一些实践性的工作,不会荒废暑假去打游戏。比如说当时在珠海校区有移动店,我就会去申请一些暑假的实习工作,包括当地有一些社会实践的事,或者是到外面游历一些,我觉得这些对我后续的一个发展还是挺有帮助的。大学也是一个建立人脉的过程,我确实是通过这些活动认识以及发展了很多好朋友,大家后续的一些互帮互助,我觉得对我帮助都挺大的。
宫师姐:真不错。你大学毕业之后是有选择读研究生还是怎样?分享者:没有。我当时是因为家庭经济的问题,是优先选择出来工作了。
宫师姐:Ok。你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当时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分享者:我是到了银行工作,其实对我在进入联合国之前都是在银行系统工作。
宫师姐:好像跟你的专业也不是特别直接相关?
分享者:也不能这么说,就是因为其实在工商管理的专业的话,你会学很多会计类、经济金融类的知识,其实都是给你打下比较多的基础,而且现在看金融行业一些招人的标准,其实它是非常广泛的,工商管理是它招人一个非常大的方向类别来的。我一开始进入银行,做的是一些业务型的工作,后续再慢慢转到一些行政类的工作,基本上内勤跟外勤的一些工作都做过,我觉得其实也挺好的。
宫师姐:你怎么从银行的工作就一下去到联合国工作了?
分享者:我觉得大学之毕业之后的一些就业的话,其实还是会面临很多一些变化,一方面是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你内在心理状态一些变化。其实我不讨厌金融类一些工作,甚至说我应该是通过这些工作,加强了一些沟通能力,建立了比较好的一些人际网。但是我觉得更多的问题是,我是有体会到,国有企业或者国有银行的文化跟我自己的一些自我认知是有一些冲突的,我觉得价值观不太对得上。
我当然不是说老东家不好,但是我只想举个极端例子,就是说,比如说你在做业务的时候,我是更倾向于从专业性来发展,但当时有些时候的话就有些比较老派的思想,可能更多的是要通过喝酒做关系,就是把人际搞定了之后再谈业务。我当时觉得这种老派想法实际上应该稍微要变化一下。另外一个,到后面我做银行内部考核的时候,我会觉得他们会比较注重短期利益的发展,而忽视一些基础性的发展,一些长期目标的建立。到后面我做的工作,对自己职业的发展来讲、或者是自我认同来讲,已经不太符合我的期望,所以我会选择离职。
我太太她原来在对冲基金做,后来她也是得到了联合国的一份工作,要搬到纽约来,我想刚刚好作为一个契机,就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新方向并做一些改变。我就选择来这边读了一个MBA,在中间也是通过自己考联合国的考试,最终进来的。
宫师姐:所以在你的转变中间还有一个MBA的学位。
分享者:对。当时我是边读的书边考试这样子。MBA其实是没有太多影响的。
宫师姐:谢谢你分享。你看从高三一直到后面工作方面的一些转变,其实也是做了很多的计划,也做了很多的选择。你现在回头看,怎么看这一系列的你曾经做出的选择?
分享者:我觉得像我有很多时候,你不是要被动去做选择,而是应该是按照自己的既定的目标去做选择。当你当下的环境已经跟你自己的认知发生了比较大的出入的时候,我觉得你应该要有勇气做出一些变化。你在做选择或者做决定的时候,虽然有可能有时候会有失误,但是我觉得在人生之后的很多个阶段,这个失误会慢慢得到一些修补,最后仍能走上一个非常正确的道路。你其实在每一次做选择时候,当然你是要通过比较深思熟虑、去考虑其中的风险跟你能不能去承受中间带来一些损失,包括财务的、时间的,还有可能你要因为做一个选择而失去既有的一些人脉。
宫师姐:你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你当下的一个工作生活节奏是一个什么样子?
分享者:我觉得挺好的,其实也可以借你这个平台推广一下我们的工作。现在其实在联合国系统工作的中国人虽然比以往是要多一些,但是其实还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有这么大一个人口基数。我觉得联合国的工作其实还是挺有吸引力的。首先第一个从收入上来讲的话,就比较实在一点,就从收入讲,在公职人员里面算是非常靠前的,仅次于少数几个大机构,就是像World Bank、IMF(宫师姐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之后的话可能就属于我们的待遇是最好的了。
第二个就是说因为它的职员来自于100多个国家,所以它的包容性非常强,你不会感到有任何的一些不舒服或者是歧视。还有它提供的工作种类,工作地点、工作内容也是非常广泛的,所以基本上你想做的事情,你都可以在这个机构里面找到对应工作岗位。有些人可能只看到了联合国在维和或者人道主义方面的工作,它其实也有很多经济研究、财务、IT,各个岗位它都有空缺,都是可以申请的。
第三个我觉得是工作平衡。干的是挺好的,我不会说我现在做的工作非常有趣到让你觉得挑战性很大、非常刺激,但是确实是能够让你在工作之余有自己的时间去想做的、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自己的兴趣,还有认识还挺多不同背景的一些人。
宫师姐:在联合国工作一些未来预期方面,它是一个怎么样的发展节奏?
分享者:它其实像很多政府性或者是公职人员的一些工作,可能在晋升方面,途径没有那么宽广或是迅速,就是说你确实还是要守着年份,或者是守着职位的空缺,一步一步的往上晋升,到了一定阶段确实还是有比较大的瓶颈。
宫师姐:谢谢你分享这么详细。来开一个脑洞题。如果要是有时光机的话,你会想要对小时候一点的自己,比如高中大学时候说点什么吗?
分享者: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我会希望自己更有自主性,或者是更勇敢地去做一些不敢做或者是有更大挑战性的一些决定。因为我觉得就算是以前浑浑噩噩的状态,现在也可以过得相对不错。即便是你再勇敢去做一些事情的话,现在也有能力去弥补有可能做错的事情。
宫师姐:好,谢谢你分享,我录音就先到这里。
分享者:好的。
录音采访结束
宫师姐:我的目标是在今年高考前采访50位(已经超额完成啦)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朋友,记录下他们高三以及大学前后做出的那些选择,并请他们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和职业,以求得到一个非常多样化的独立人生故事数据集。我希望这样的一个数据集能够帮正在小镇做题的高三生们拓展一些对未来大千世界的想象空间。
我不希望的,是加入我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故事加工,或者做关于特定选择的倡导甚至自以为是的建议——高三生每一个人都是他们独立的个体,有他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生活背景,因此我相信他们会对这些未加工的个人故事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和多样收获,他们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如果你有共鸣,欢迎分享文章给你的朋友圈。关注公众号“撞墙笔记”,私信宫师姐、分享你的读后感。
Opmerkin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