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时间:2023年4月
分享者经历:2011高考理科生 -> 按分数和就业前景选择金融 -> 按兴趣和未来就业方向加修数学双专业 -> 美国金融数学硕士 -> 金融业量化分析工作
他说:“一步一步这么走,比较踏实,也基本上达到了我每一个阶段想要达到的目标。”“再好好努力,再多努力点。”
读者预期管理:
录音都已征得分享者同意,目前都是拿手机录制的,没有专业设备和环境,音频质量一般;有些采访根据受访人的偏好只会放出文字版本;
我目前没有音频剪辑的能力,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音频都是一刀未剪、原样输出;后续有多一点时间再考虑优化采访形式;
我是第一次做采访,没有什么采访技术,普通话也一般;
每个人面对采访(尤其是电话采访)录音时的紧张程度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分享的舒适度、以及回答的颗粒度也会不一样;
每位分享者的态度、观点都仅仅代表他们自己在当下的状态,是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回顾自己在一些人生节点的选择,并选择了分享出来。请尊重他们的个体经历,就像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的个体经历一样。
采访录音原文
宫师姐:好,我这边录音开始了,谢谢你过来分享,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分享者:好的,谢谢师姐邀请,可以叫我小师弟这样。我现在在纽约。高三,应该是2008年上的高中,2011年高三毕业,所以11年上了大学,所以高三应该是10~11两年。当时是理科,我高中在广西南宁,现在是在一家对冲基金做量化研究和开发,主要是跟这边投资的基金经理一起做一些数学模型和工具去帮助整个公司做出一些投资决策,还有一些风险管理、一些组合优化的问题。
宫师姐:你现在这个工作节奏还有生活节奏,大概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状态?
分享者:我们工作的话还是比较规律的,每天上班时间固定。我基本上8点多就到公司,因为做金融的话一般大家都会比较早,晚上的话就还好,晚上大家走的也比较早,我一般最近可能6点多也就下班走了,所以工作时长的话我觉得还行。但是有时候事情多的时候需要加班。好处就是比较灵活,就是说不一定说我一定要每天要到几点,你有空闲的时候;而如果说你发现东西太多了做不完,你可以加班加点什么时候都行,主要是把手上的活干完,所以会有一定的灵活性。
工作时长的话,相对其他行业,我觉得综合来说会长一点。最好的情况,早上8点到下午六七点,每周5天这样,我觉得平均来说已经比其他的行业要稍微长一点,压力的话也会大一点。整个金融行业的话,相比其他行业我觉得压力都会大一点,因为市场变化比较快,要做的东西的优先级会变化,包括你做的东西本身也会有变化,要去适应快节奏。压力会有,但是总的来说我觉得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宫师姐:你做量化分析,一般职业发展路径会是什么样子?
分享者:一般是两条路线,一条是越做越宽,意思就是说你比如说在公司内部或者就在岗位上向上晋升,就像在公司里面往上走,你就会做到组里面的组长以及更往上的级别之类的,就带员工去做同样的事情。比较广的意思就是说你可能会设立更多的产品,更多的从横向维度上来发展。第二个路线的话就是说比较纵向,你会选择一个产品,在这个行业里面选择一个细分路线,继续往深的地方发展,最终会自己做出一些投资决策,自己去投资,自己去做交易。也有很多人走这个路线,都看自己的偏好。
宫师姐:好,谢谢你的“科普”。我们先把时间倒一倒,你高三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状态?
分享者:高三主要是学习。
宫师姐:你们当时学习节奏是什么样子的?
分享者:我们当时高三首先肯定是住校,我还记得非常清楚,我们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做教室早7晚7,就是说我们早上7点要开始早读,晚上7点要开始晚自习,还有一个每天一测,当时节奏总的来说真的很快。
宫师姐:学习之外有什么其他特别的回忆吗?
分享者:学习之外怎么说,虽然学习很辛苦,但是在高中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快乐非常开心的。比如说同学之间关系会比较好,毕竟都是一起奋斗的战友,关系比较纯粹,不像到大学工作之后考虑事情多一点。而且当时高中是我第一次住校,初中我是走读的,所以当时还是蛮新鲜的,跟同学一起住。
宫师姐:你后来高考之后是按照什么样子的因素选的?大学还有专业?
分享者:高考之后,主要是先看当时的分数能够有什么样的选择,在可选的范围内再做个决定。当时做决定主要有几个因素,我在想比如说以后会想走比较学术的科研路线,还是说毕业之后更偏向于就业这方面的。当时是比较偏向于就业。考虑到毕业之后可能会直接就业,所以就会选一些大家口中说的就业比较好的专业。当时身边的朋友同学,包括家长亲戚都有提到现在学金融就业比较好,就信了。当时在国内感觉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有就业前景的专业,我的分数刚好也对应上。后来去了的大学的这个专业分数也刚好。所以主要几方就是总结一下,主要是一个是当时考虑到要就业,其次在自己的分数范围内就刚好也合适。
宫师姐:所以你后来大学确实去学金融了是吗?
分享者:对,我就学金融。但是是这样,我听大家说得很好就学了金融,但学着学着就感觉好像也不是特别有意思。我高中时候学的是理科,就比较喜欢数学那些比较教理科的东西。金融不能说它完全是文科,但是它理科的成分,至少我那个专业是没有很多的。所以后来我还去了我们学校的数学系修了第二个专业,相当于最后是搞了两个专业,但最开始是金融。
宫师姐:数学其实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加上来的。
分享者:对,主要是自己的兴趣。另外当时大概是大二大三的时候就有计划出国来念金融工程、金融数学专业,慢慢跟师兄师姐了解到这个专业需要比较多的数学。所以主要是兴趣,另外一个就是为了最后出国。
宫师姐:你出国的决定是怎么出来的?
分享者:这个是个好问题。怎么说,一般毕业那么几条路,考研、保研、出国、就业。我当时觉得自己对理科这些东西、数据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就想说以后工作如果能跟这方面相关的话,可能会比较有意思,就了解到了有这么一个专业,但是这个专业在国内当时比较少、而且不是那么成熟(现在可能好一些),但在美国这边专业就是非常普遍,就业情况也特别好。所以当时就想着看兴趣和我就业的计划,要去美国、要先学我感兴趣的专业,才能毕业以后做感兴趣的事情。
宫师姐:所以其实还是以一个就业的目标,来做了这么一个考量。
分享者:对。
宫师姐:你后来出国读研是读的是硕士,当时读的是什么专业?
分享者:我读的是金融数学。
宫师姐:完全跟你想象的一样,一条线这样下来。
分享者:对,都是按照计划来。
宫师姐:你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
分享者:我研究生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也是跟计划的差不多,就是进了一个比较大的金融机构,也是做量化这方面的跟数据有比较强关系的工作,虽然也是金融公司,但做的事情其实非常理科。
宫师姐:你这样回头看一下的话,从你高三的时候一直到选大学选专业选研究生,选工作,你现在回头看感觉怎么样?
分享者:现在回头看感觉还挺好的。回头看的话,你如果说让我回到当时,会不会再选这条路,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但是如果是直接回头看这一路走来,对自己、对这一路是不是满意,我觉得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抱怨。
宫师姐:这个“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抱怨”,要是打个分的话,0分到10分打多少分呢?
分享者:0分到10分,说10分肯定太高了,但是我觉得8分还是有的。一路走来,也就是像我刚才说的都还比较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这么走,比较踏实,也基本上达到了我每一个阶段想要达到的目标。
宫师姐:要是有个时光机,你会想要对年轻一点或者小时候一点自己说点什么吗?
分享者:时光机,咋说,如果能够回到高三,或者说能够对当时高三的自己说点话,我觉得说,再好好努力,再多努力点。肯定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提高。希望能够把一路走来,各种包括学习上生活上的经验,教给当时自己,所以希望当时自己能够更加,比如说学习生活上更有效率,能够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宫师姐:你说的“更好的结果”大概会是什么样子呢?
分享者:比如说高考的时候,可能分数更高,去到更好的学校之类的。总是还有可以提高的地方。
宫师姐:好。谢谢你分享,我就先录到这里。
分享者:好。
录音采访结束
宫师姐:我的目标是在今年高考前采访50位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朋友,记录下他们高三以及大学前后做出的那些选择,并请他们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和职业,以求得到一个非常多样化的独立人生故事数据集。我希望这样的一个数据集能够帮正在小镇做题的高三生们拓展一些对未来大千世界的想象空间。
我不希望的,是加入我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故事加工,或者做关于特定选择的倡导甚至自以为是的建议——高三生每一个人都是他们独立的个体,有他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生活背景,因此我相信他们会对这些未加工的个人故事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和多样收获,他们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关注公众号“撞墙笔记”,私信宫师姐、分享你的读后感。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