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33号分享:申请金融中途,看Bloomberg报道而勇吃螃蟹、转向商业数据分析,自信自律的她在虚拟货币行业做PM

分享时间:2023年3月

分享者经历:高三通校,夜半畅聊 -> 在光环中选择金融专业,不卷,用自律实现从自卑到自信的转变 -> 第一批吃螃蟹、转型学商业数据分析的留学生 -> 第一批data analyst -> 自告奋勇内部转岗做产品经理 -> 在crypto行业扎根

她说:“不要只认识主流的人,不要只做对的事情。我觉得人生多尝试些有意思的事情,挺好的。” “我觉得没有选择是错的选择,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选择是绝对最优的选择。所有的最优只是当下你所知道的信息里面它是最优的。” “人生永远是个非常dynamic的状态,你一些经历会feed into你这个model,你会产生一些新的东西,人生就会不停的迭代、不停的迭代,最终你只要大方向是对的,我觉得就ok了。”


读者预期管理:

  1. 录音都已征得分享者同意,目前都是拿手机录制的,没有专业设备和环境,音频质量一般;有些采访根据受访人的偏好只会放出文字版本;

  2. 我目前没有音频剪辑的能力,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音频都是一刀未剪、原样输出;后续有多一点时间再考虑优化采访形式;

  3. 我是第一次做采访,没有什么采访技术,普通话也一般;

  4. 每个人面对采访(尤其是电话采访)录音时的紧张程度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分享的舒适度、以及回答的颗粒度也会不一样;

  5. 每位分享者的态度、观点都仅仅代表他们自己在当下的状态,是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回顾自己在一些人生节点的选择,并选择了分享出来。请尊重他们的个体经历,就像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的个体经历一样。



采访录音原文


宫师姐:好,录音开始了。谢谢你过来分享。能不能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分享者:好,我就叫加菲,我高三那年是2010年,理科生,高三所在地的话,我是江苏无锡人,也是在城市读的高三,考的高考。当下职业的话,我现在是在一个crypto公司做产品经理,主要面向于机构客户,其实我已经在这个行业待了一段时间了,我觉得目前来讲是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行业,也是一个比较喜欢的职位,跟我长期的目标比较align,这就是我当下的状态。


宫师姐:你能不能说一下周中周末一个状态,还有工作时长工作压力什么的?

分享者:其实说实话,我觉得我2023年的话,工作状态跟我之前还挺不一样。当下的状态的话,周中就是好好工作,其实我以前都是属于对时间管理有一点点control freak,我会自己很明确的说ok周中我是不出门的,我就是工作,周末的话我周六可以跟朋友玩,那周日我也不想出去,我自己一个人待着,这就是我以前对时间的一个管理方式,也没有什么道理,但是简单粗暴的设定了一些规则。


现在的话,2022年开始我生活经历了一些reset,2023年开始的 Q1,我突然就进入一个比较 freestyle的模式,我就属于自己心里觉得想干嘛的就干嘛,就不会再说,跟我这个规则不符合,我就不去做这件事情。就是因为这样一个状态,结识了很多人,越来越多人就想要叫我出去,大多数时候我就会去。在这个过程中,我现在就有的时候周中下了班也会出去,周末的话也不是说周日就一个人待着,有的时候周日也会出去,就会这样子有种滚雪球的感觉,认识越来越多的人。


最近我又开始慢慢又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的状态,让我自己觉得比较舒服。我现在周中除了好好工作以外,社交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周末的话,因为我最近 pick up了一个新的爱好,滑雪,所以说其实我现在周末花挺多时间在滑雪这件事情上面,见新的人见新的朋友,大概就是一个现在生活状态。


宫师姐:我们把时间往前推一推,到高三的时候,你的高三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什么特别鲜活的一些记忆?

分享者:高三的话,首先我觉得我的高三应该跟大部分人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确实主要的时间都是用来学习,我是走一个比较传统的路线。除此之外,我觉得我高三最鲜活的记忆,我当时有一两个比较很close的男闺蜜,他们都是属于那种文艺青年,脑洞比较大,又也不是那种纯文艺青年,也是很接地气的文艺青年。这两三个人他们爱读很多书,在忙碌的高三生活依然会读很多书,他们就经常会给我推荐这些书,就会让我一起看看,完了以后大家要一起讨论,那种分析一些书中的细节,那些是完全不学术的书了,也有很言情的书,也有脑洞很大的书,但是我觉得一个共同点说都比较的有意思。


我当时经常会晚上下了晚自习回去,差不多10:00 11:00以后,感觉好像大部分人要开始睡觉了,我就会跟那几个人经常不定时地打电话。这个电话没有主题,会分析一些白天班里发生的事情,一些人际关系的小事情,老师和学生的一些dynamics,又会扯到书的一些东西,又会互相联想,就是会有很多这种深夜夜谈,一一聊就聊两三个小时,完全可能聊到1:00 2:00聊开心了才会睡。所以我其实高三的时候除了学习之外,生活条件对我来说还蛮重要,还蛮有意思,就是在一个比较绝望压抑的时候,还不那么绝望压抑的状态,那是我最鲜活的记忆。


宫师姐:听上去你高三不是住校的对吧?

分享者:我不住校。


宫师姐:真不错,有这样的时间精力去一些不是在当下主线任务上的事情。

分享者:对。而且不是说有意去找这样一个经历,就是恰好认识那一两个人,他们都是夜猫子,我又从小就是个夜猫子。所以大家也都不是很care说几点钟睡觉,都是属于那种性情中人,属于一定要聊开心了才会睡的。所以说我觉得就在那段时间里面,我的情绪和情感还是一个比较充沛的状态,而不是像机器人一样。


宫师姐:真好。你后来是参照什么样子的因素选的大学和专业?

分享者:我觉得那个的话肯定是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话,我觉得说当时还算是个比较上进的学生,再是我们高中班也算是在学校里面最好的班,所以大家都比较上进,肯定尽量能往好的上,我觉得这是个大前提。还有一个社会因素,因为我是10年高中毕业的,08年不是金融危机嘛,其实08年金融危机我觉得应该是对我们那一代人都是有影响的,对整个社会也是有影响的。这么一个应该是近二三十年除了最近发生的事情,在那个时间应该是那段十几年里面一个比较大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以说我觉得那时间因为我们家经常会放这个新闻,因为央视总是在播报,我就听了很多以后耳濡目染地对金融产生了兴趣,就觉得很有意思,就是说好像听了这个新闻就能一下子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我觉得那是一个社会因素,就是说全球性的社会因素。


当然还有一个局部性的中国性的社会因素,就是说商科就在中国那段时间还是挺火的,感觉读商科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就是好学生能够选择,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个因素。其次说因为我个人确实对这件事产生了兴趣,我爸妈都不是做这方面东西的,在我爸妈眼里就是有个光环,所以他们经常会跟我说,如果你学金融的话,你就能替我们理解这些东西了,我们家就有个学金融的人,这也是另外一个因素。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我妈她就一直对那种美国精英有一些向往,当时我记得她给我买了一本书,是曾子墨的书,就是曾子墨讲她一路作为别人家孩子的路线,读了达特茅斯,达特茅斯出来以后直接进了华尔街做投行IBD,直接帮好像是网易上市之类。这个故事我读完以后,当时我觉得她太会讲故事了,她把她华尔街的整个生活经历描述得很精彩,所以我当时也有这么个原因向往金融。


所有的因素综合下来,我决定 Ok,这个肯定是要读金融的,就是去哪读。江苏大环境的话,沿海沿海城市大家都有点本地情结,大家都觉得一定要在东部待着。就是东部好的金融学校不就是上财央财,那就是因为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说上财央财在江苏的收分就特别的恐怖,恐怖到觉得除了是北交复清之外就是这几个的专业,基本上都快要达到那个程度了。我当时成绩上不了。那再往旁边看,西南财经大学。当时西南财大的话属于西部,因为是西部,所以说相对来说是分没有那么高。我当时综合所有因素看,觉得就是西南财大的金融专业,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宫师姐:后来你是去读了这个学校专业?

分享者:对,但是中间有个插曲,我没有进西财的金融专业,因为西财的金融好像也是学校专业分数最高的,我当时分也没有达到,所以我进去了以后进了一个信息管理专业。你读财经学校读信管就很不make sense。我妈是一个对教育非常dedicate的人,就是对教育我特别delicate的人。当时我考完就完全没有去想这事了,她就做了一个research,就发现这个学校出了一个国际班的 program,就是说所有的教授都是海外海归,上课除了高数以外全是英文教学。


上这个program的人,大家都是要出国的。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说你要进这个班,你必须得要有个考试,这个考试是相当于GMAT的模式,就是考你逻辑,就不仅考你英语还要考你逻辑,他们还蛮先进,当时我那年是这个班的第二年。我妈就不知道怎么回事,她就发现了这个东西,所以我那个暑假我本来是要玩的,她就拉着我说不行,她说你要进这个班,她说这个班很好,所以她就逼着我在高考完的暑假学GMAT准备考试。


我当时就特别讨厌它,但是我还是准备了。反正就进了那个班,100个人,相当于进去以后的再选专业。本来我要进什么信管专业,就因为进了这个班以后,这个班因为它不是一进去就选专业,它是有4个方向,金融、会计、经济、管理,我们其实到后期才选专业。所以说我也不是西财的金融正规军,但是我后来选的方向确实是金融。


宫师姐:这样还蛮有趣的,而且确实是达成所愿这样。

分享者:是的。


宫师姐:能不能讲一讲你大学时候生活是什么样子,你们同学都是哪里的?

分享者:首先就是我们那个班,相当于大家都是进去以后专业从重新再选的,又是打着这么一个出国班的这个名号,所以说其实我们都还蛮diverse的,基本上那样说一点,就是说那个班其实是除了因为说实话,如果说当时你进去了以后,就是西财的金融专业,那一部分人还是比较有优越感的,因为其实那是西财最好的专业,所以说那部分人是不愿意转专业的。


进了这个班的人其实都是对自己还蛮有期待的,但是somehow可能因为高考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进了西财,但是没有进金融专业,这部分人就想再拼一下,所以说其实还是集合了一部分一定共同特质的人。那个班我觉得属于一部分很有野心,属于高考觉得没有达到最理想状态的这么一部分人,这部分人就非常diverse,全国各地都有,可能说毕竟是四川的学校,所以还是四川重庆的学生的比例稍微高了一丢丢,但也就还好。刚才你还问了是啥问题来着?


宫师姐:大学时候是什么样子?专业课什么的,整体生活什么的。

分享者:我大学生活状态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一学期,我觉得那个阶段我是非常lost,首先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离开家,我之前也完全没有住校过,我第一次到了一个住宿的环境,还是一个离家还挺远的地方,再加上我说的就是因为班里的人的特质,大家都比较的有一定的想法,有一定的想要再拼一拼的那种状态,所以那个班非常的卷。


那个班还有个特质,大家都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好,大家都有这么一个心态。我当时进去的时候,对自己其实还是挺有信心的,就进去了没多久以后突然发现,我靠,大家都特别的牛逼,突然那种自信感一下子就消失了,换取而代之就是一种很lost很自卑的感觉。而且我当时又还没找到自己的一个团体,我是个比较慢热的人,在那个过程中就没有找到自己的团体。会觉得压力很大,总有一种做啥都觉得自己不够好,看大家又都很好的那种状态。我第一学期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在适应迷失和不自信,并尝试找到自己团体的状态里面,就过了第一学期。


第一学期之后,我就意识到了大环境是这么一个情况。第二学期我就开始,我突然可能struggle一学期以后我就决定不想再struggle了。我就觉得说ok我知道自己现在有什么短板,比如说我当时觉得我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好像没有达到,因为我们上课全是用英文上的,就觉得没有达到我想要的状态。还有是因为第一学期在四川,当时为了想要融入,所以经常参加各种饭局,那学期把自己给吃胖了。所以其实寒假我是对自己有一个重新的思考,首先我对自己的外形就特别不满意,其次对我自己英语状态特别不满意,再其次说对自己整个的心理状态不满意,因为老是不自信。


所以说第二学期我自己定下一个目标,ok我现在就focus在几件事情上,肯定是不能一下全都补齐,一我要减肥,也不是说就是那种不健康减肥,但是我给自己下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就是什么时候吃饭、吃多少,反正这是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就说我要练英语,怎么练英语?我对自己的表达非常的不自信,所以上课我老不敢说话。我就开始那学期的hard模式,我整天饥肠辘辘的,基本上真的是每天早上6:00就起床,逼着自己去操场,因为我当时还是有点害羞,不敢在宿舍楼下干嘛,就是跑到一个空的操场练口语,每天早上,真的是坚持了一整个学期。当时我的室友都恨死我了,因为我经常自己不醒把室友闹醒了,但是anyway我还是坚持了一学期,就每天早上练口语。


其次我好好地学习,那一学期我觉得是有个transition period,就是说我就只专注于自己,我也不尝试去交朋友,我就每天做我该做的事情。那一学期结束以后,成绩就真的还变得蛮好的,英语也提升了,对自己也自信了,也瘦下来了,达到了我一个比较满意的状态,所以之后的第三个学期,就是大二的第一学期,我突然对自己非常地自信。


另外一个转折就来了。当时我们学院第一年开始来美国交换生,我当时因为突然对自己自信了,我就很积极,我就说他们正好要来,我来帮他们做一下当地的地陪。当时我老师看我一眼,他说你去接机吧,我就说行,我就去接机。反正我当时就特别的活跃。接完机以后,我老师说ok你带他们去吃点东西,我给你点钱你带他们去市中心逛一逛,就是熟悉一下生活。就是因为这么一两次,我老师觉得我还挺靠谱,他就说ok这学期你就负责带他们时不时地出去玩一下。我就变成appointed coordinator,老师啥事都交给我,我那一学期就变得很social,又老是带着美国学生玩,因为我这个责任。


因为跟美国学生这么一个交流,老是跟他们一起玩,突然感觉好像打开了一种新世界大门,所以我大二开始就变得非常的social,又很自信,叭叭叭的,我觉得突然就在这个大学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我还是认真学习,但是同时我就开始玩了,就开始跟这些美国同学一起玩。后面我们学院有一个去法国交换项目,我顺理成章也就去了。大二大三我就进入一个play hard study hard的一个模式,就很开心。我当时相当于慢慢跟当时整个班大多数人的路线不太一样。虽然我大一下学期发奋读书,想想变得学霸一点,想变得卷一点,但是我还是跟我们班非常hard core的学霸是不能比的,所以我自己说ok我不跟你们卷,但是我也好好学习。我就变成了一个separate life,我也不跟他们说我平时周四下了课去干嘛,周末去干嘛,但是其实我基本上一过周四就跟朋友去酒吧玩了。


成都有超多酒吧,还是一个娱乐生活非常丰富的地方,所以说我就进入了一个非常diverged的生活。就是平时在图书馆,但是经常会去酒吧跟朋友一起玩,就是朋友之间玩,可能酒吧玩到两三点钟回到宿舍里面,第二天早上可能九十点钟,我还是去自习了。大家都觉得非常神奇,一般你酒吧完了第二天就躺了对吧?躺到下午去吃个饭。但我是属于那种早上两三点钟回到宿舍,躺到9:00,早上9:00起来继续去图书馆就自习一天那种,所以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最后一个阶段大家大四就是开始各奔东西、想要去干嘛了,那个阶段就开始申请学校就又开始慢慢收心了,所以说我觉得我大学是这么4个阶段。


宫师姐:感觉你真的是超级自律,而且行动力超棒。

分享者:这一点我觉得我还是比较自信的。


宫师姐:大四之后大家都各奔东西,你是选择了奔向哪里呢?

分享者:当时是因为是出国班,虽然是出国班,但还是有一部分人还是选择了要留在国内的。我觉得在那个阶段大家就开始真的是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保研的保研,考研的考研,剩下来,我们班的出国比例还是非常高的,我们班基本上当时100个人,60%的人是选择要出国的,所以60个人大家都是在申请学校考试,考GMAT考GRE那种状态。


我当时属于保研肯定是轮不到我,考研我也不是很想考,再加上我妈一直属于很希望我能够出国,所以说我觉得出国是个大方向,我还是蛮明确的。我就开始申请学校开始考试。我又不是那种顶级学霸的那种,所以我也是顺着大流,因为我们班是商科班,又是金融,这样子大家不是选金融专业,就是考经济专业,会计专业,大家都是这个路线。我一开始没投都没有细想,我就说肯定是ok,肯定是出国是要读金融的。


金融申请了一半,我当时很喜欢读Bloomberg商业周刊,我印象特别深刻,我是属于很爱读那个东西,那天突然就读到了一篇文章,讲Netflix网飞好像当时刚刚崛起,在美国也才刚刚崛起,他就出了 house of cards那部片子就大火了。当时那边商业周刊就是分析说为什么网飞这个剧会大火,它里面就讲到了商业数据分析,就是说网飞怎么通过分析用户的观片习惯,包括你在哪个地方pause,大概意思就是说网飞是通过数据把这个片子给带火的,不是个偶然。


当时读了以后,我就说还能这样子,我突然就觉得这个观点很新鲜。他就那篇文章里面好像就提到了商业数据分析这么一个概念,大数据那个东西,我记得很深刻,就是2012 2013年的时候,在美国都是刚火,大数据这个东西当时在国内是不火的。美国商业数据分析这个专业,其实在美国都是刚刚起来,很多学校都是没有专业的。首先其次有这个专业的学校,可能这个班也就才成立个一两年的那种。我当时就读了以后就说,ok听上去挺有意思的,我想读这个,我就跟我妈说这个事情。


我妈就觉得我疯了,因为当时金融专业的学校我都申请了可能有五六个了,属于这种还差五六个我申请季就已经要结束了。但是我突然跟她说了一个大转弯,我说我不读金融了,我要读商业数据分析,且这个专业在美国还没几个学校有,我妈真的就觉得我疯了。主要是这个时间都已经有点晚了,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我其实都已经不太记得,我就是非常明确,我妈后来就拗不过我,她就说行你就去搞这个专业。


当时文书就全部都要重新来了,因为这个文书全是金融的文书,我当时时间来不及,我妈妈就帮我找了一个改文书的人,反正我当时写第一稿,改完书的人帮我改第二稿,哗哗哗地把能申的学校全都申了。当时还特别有一个特别烦的事情,因为我是商科的背景,因为有限的学校有这个专业学校,还有一部分是属于特别technical,就举个例子,可能当时就10个学校有这个专业,有50%的专业还特别technical,我属于完全是够不够格、没有学过一点CS的背景,反正那时闭着眼睛就申了。我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有一个执念,我要去大城市,所以当时来了几个学校录取,还是有一些选择的,但是我就说不行,我就要去纽约,很明确。行吧,就是去纽约读了数据分析。


宫师姐:大转弯,相对你之前的一个历程还是有点突然,而且你就真的去做了。

分享者:就申请了一半转得非常突然,我在我们那个班属于很另类的,因为我们那个班都是好学生,大家都是金融会计和经济,基本上没有人脱离轨道。


宫师姐:当时你现在看的话怎么看自己当时的这些决定?

分享者:我现在就觉得,我当时怎么这么聪明,我当时怎么做这么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我当时选了这个专业以后,现在我学校这个专业不算是最好的,而且教的东西也不深,就是没有那种很hard core。但是我自从进了学校读了专业以后,我突然就发现这个风口起来了。当时国内的一批学生就开始申这个专业,加上这个专业是STEM(宫师姐注: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有三年OPT(宫师姐注:OPT是美国留学生毕业后合法工作的一个临时身份,有效时长与专业有关系),这一切的因素都是对留学生非常友好的。所以说这个专业突然就在我那之后,在国内就火起来了。


我记得我当年申请专业的时候,留学专中介都是没有专门搞这个专业文书的老师的,没有人懂这个专业。真的是刚刚起来。结果在那之后会有人专门会去攻这个专业,就是告诉你怎么去申请数据分析,留学中介之后还会推荐学生去学这个专业,因为没有CS那么难,有一点点商科背景,还有三年的OPT,就是各种好。所以当时我觉得自己太聪明了,我当时的选择真好。

宫师姐:你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做什么?分享者:我当时做data analyst,跟我的专业是直接挂钩的,而且我当年特别幸运,我觉得是因为早,当时这个专业在美国也早,属于每个公司大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开始要成立自己的 data部门的这么一个状态。所以虽然我这个学校没有教得很深,我自己也学得很菜,但是因为早,所以说还是很好找工作的。很多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公司都是属于hire the first data analyst的状态。我当时就很幸运地就找了一个工作,当时就是我们公司的第一个 data analyst,老板也特别好,所以还蛮幸运的,在那边工作了一两年。


宫师姐:你一开始的时候提到说你现在是在crypto虚拟货币行业做,而且你自己对这个行业非常感兴趣,非常有热情,你能不能简单讲一下你当时做数据分析到你现在是怎样一个转换,还有对crypto行业做一个简单介绍?

分享者:我转行也是挺机缘巧合。我当时在第一个公司待了两年以后,我就换了第二个工作,也还是做数据分析,且比第一个工作更technical一点,需要用一点点Python,需要跟data scientist合作。当时我老板也特别好,我真的觉得老板特别重要。我老板就看出来了,他知道我不是很technical。他当时想做一点research project,我们当时是media公司,想要提升target model,他其实是有一个base在印度的团队,专门有data scientist data engineer,他把我安排在 team里,但是我肯定是不能做data scientist的活,所以他就安排我去做沟通的那个人,因为他知道我也懂一点,就是不是完全懂。


再加上 business side的人全都在美国这里,在我们这个office,他就觉得我两边都能听到,我既能听到那些data scientist你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同时我又跟business能够直接沟通,他说你就去做一下这个project,他也没直接说,但是他就没有让我做很多很technical的事情,就让我去跟这些人沟通,去管理这个项目。这样的机缘巧合,我就突然开始有意识,我就知道自己跟data scientist是有差距的。


其次因为我做了project manager的活,我觉得这个还挺有意思的,蛮符合我性格的,我觉得我可能还是挺能做的,所以我当时的第一个想法是我想做project manager,我就开始做research,我就想说要不我就转成project manager。Research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另外一个职位,就是product manager。我说这是啥,这两个好像听上去很像,我就做了更多的research。在那个过程中我突然就觉得说ok我可能做对product manager更感兴趣,所以那时候我选择想要从data转成product的一个契机。


在这个过程中我就因为想转,相当于又pivot了一次。因为毕了业以后,我所有的同学,我研究生班,其实找工作大家都找的那个方向,因为就很好找工作,所以说其实毕业以后我身边的人都是做data的。我突然开始想做product以后又找不着人去跟我聊,所以我其实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迷茫和摸索阶段。我怎么从data转product?看上去好像身边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例子。


当时是2017年的时候。就在那个过程中,突然我早期实习的一个老板就对我抛来了橄榄枝。当时有个大背景,crypto是上一个牛市了,就是2017年有一个牛市,当时属于牛到一个什么状态,当时我们办公室会放Bloomberg新闻,就会一直放,bitcoin那段时间价格就飙上去了,这属于全球范围内,大家突然一下子对这个事情有一个新的认知,我记得我爸当时还老跟我说你要去买bitcoin,当时属于已经是这个状态了。


所以我当时那个朋友他有一个契机,就是说他说我想做一个exchange,我们刚融了资,就十几个人,需要有人来帮忙,他说要不你来?我说行。我当时还脑子没有完全转过来,我说行,我过来给你做data,他说我们早期创业公司没有那么多的data给你分析,你来了再说,我们再figure out要你做什么。当时就是属于特别的random的这么一个机会,但是我就是对crypto产生了兴趣,所以我说实话,我挣扎了很久,到底要不要转,感觉转过去了也不知道该干嘛那种。


但是后来跟很多人聊了以后,我最终还是决定转了。转了以后,我刚开始进去的时候做偏运营,但创业公司还只是业务刚起来、才十是十几个人的时候,你确实不会说我只做某个岗,你就是什么都做。我觉得我的性格属于那种我喜欢figure out事情。当时我们在一个早期阶段的时候,我觉得我figure out很多产品的一些事,我也做了一些客服。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就是在头一两个月的时间,我突然对公司的要launch的产品特别的了解。有这么一个背景,当时我们的CEO当时他做产品经理,这很common,在startup 一个CEO是又做CEO又是product manager。但是他当时就越来越忙,她就说不行,我们要hire一个产品经理,他说我不能再继续做件事情了。


他当时hire了一个更senior的产品经理,同时他说不行,我们还要再有一个,要帮忙,那个人也忙不过来了。我就突然某一天我就volunteer说,我说我就想做产品经理,要不我来帮帮忙,反正我对这个产品也挺了解的,你与其你要再hire一个人,还要重新教他这个产品,我已经完全都知道了。他说行,你就试试帮他打打下手,所以我就这么一个契机就转过去了。

宫师姐:真好。所以是什么元素让你对crypto这个行业一直保持了这样的一个热情?分享者:我觉得是这样子,我觉得我对crypto的热情也是一个一个螺旋式上升,还是经历了一些cycles、经历了几个iterations,我觉得我现在才会真正的说,ok我的career path在未来的5年到10年之内,我就在这个行业生根了。我一开始是没有这样一个commitment。


我刚开始的时候,就像我刚才说2017年有这么一个market的牛市,当时全民疯狂,所有人都在讲crypto那么一个状态。我自己觉得也是一个怎么说,就什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自己因为当时已经工作两三年突然开始有点闲钱了,刚毕业的时候都不会说有闲钱说去什么投资个啥,更别说投资crypto。但是那个时候就是恰恰好是我开始有一点点闲钱,就是开始想要说要做点什么小投资买crypto,这个大背景就在那里了,我爸又怂恿我,所以我就自己开始买了。当时都是小钱,玩一下,因为我这个不懂,我当时买crypto的时候我都没有买过股票,我就买了crypto,所以crypto是我人生最开始的投资产品。


结果我进去的时候是市场高位,因为已经是属于全民疯狂了,全民疯狂其实就是市场高点了,所以我进去可能不到10天20天,市场就开始跌,我进去的钱都没了。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的钱进去了,相当于You have put yourself in the game,钱进去了以后我就快速地研究这东西,因为毕竟你自己钱进去了。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我突然觉得蛮有意思的。这个行业跟我之前金融的不是完全不一样,但也不是完全一样,它就是一个金融和科技结合的产物。所以说有这么一个契机,就是说让我有着原始的兴趣,相当于后来我又进了这个行业,开始做一些事情以后又有一些新的了解。但当时我的喜欢还是非常肤浅的,就是说觉得有意思,觉得这个行业有热钱,有关注度,觉得自己很酷。


所以我觉得在行业第一年,其实我觉得还是有种不求甚解、但是觉得自己很酷的那么一个状态。在那之后我就离开了这个行业一段时间,因为那段时间是pandemic就开始了,大环境不是很好,你懂的。Pandemic刚开始的时候,最早期金融市场是有一个大crash,crypto也是。当时那段时间,crypto过了牛市以后就进入了一个熊市的状态。当时我觉得我的信仰是受到了挑战,那是因为没有信仰,所以说我就离开了这个行业一段时间。


离开了那段时间以后, crypto在那之后的下一个牛市就开始了。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这个牛市就开始了。我当时因为已经离开这个行业了,我作为一个局外人去看这个行业的时候,我说觉得首先这个行业没有在上一个熊市的时候死掉,且牛市更猛了。好像更make sense,它找了一个很大的use case which is finance。


我当时作为一个局外人,看这么一个牛市的时候,我自己有了一些新的感触,我觉得就有一些更理性的看待,读了更多的东西,慢慢的有些更深的理解,觉得是真的make sense,它确实是对纯金融的发展有了一个比较深的revolution,我觉得让我开始有点蠢蠢欲动了。在我蠢蠢欲动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开始想是不是要回到这个行业,所以那是我的第二个阶段。第二阶段以后我就找了一个fintech公司(宫师姐注:fintech是finance+technology的缩写,金融科技公司),进去做crypto。


当时我觉得在那个阶段,它是个fintech公司,虽然我是在做crypto,但是它不是一个crypto native的公司,所以说实话其实还是有点半调子。我在那个公司的时候,又有个牛市开始了,是nft,在过程中我又读了更多东西,相当于它是除了金融之外,它又找到另外一个value的use case,它有更广阔的应用,就不只是金融了,那就是nft。大家在艺术方面包括 market方面它其实有一个更广阔的运用,我就看到了crypto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说我觉得有这么两三个阶段是让我一次又一次对crypto有新的认知,自己读了新的东西、有新的理解,直到那个时候我觉得这个东西是ok的,我确定这是我的职业未来的5年到10年的职业,我觉得我要去一个更crypto native的地方,所以我又一次跳槽,就跳到我现在公司。

宫师姐:谢谢你想这么详细的分享,如果有时光机的话,你会想要回去某一个时间点,对小时候一点的自己说点什么吗?分享者:首先我觉得说我没有太多后悔的事情,所以我不会说劝自己要干嘛,可能说只会说劝自己多做点自己已经在做的事情。我觉得高中很忙,高三很忙,但是我觉得多读点无用的书还是有用的,打开一下思路,不让自己在那种生活中窒息而死,我觉得当时是做对了的,认识些有趣的朋友,我觉得还挺重要的,我觉得那些朋友最终可能都会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我觉得这个挺棒的,不要只认识主流的人,不要只做对的事情。我觉得人生多尝试些有意思的事情,挺好的。


还有一点,我自己一直都是这么认为,我觉得没有选择是错的选择,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选择是绝对最优的选择。所有的最优只是当下你所知道的信息里面它是最优的。我现在就看到很多人很纠结,我自己内心会想劝下我,其实你最优化了半天,到后来可能很多事情还是跟你想象中不一样。所以当下你尽可能地收集信息没有问题,但是不要那么纠结,不要觉得说这个决定错了以后你人生就完了。我觉得不存在这个问题,我觉得你人生永远是个非常dynamic的状态,你一些经历会feed into你这个model,你会产生一些新的东西,人生就会不停的迭代、不停的迭代,最终你只要大方向是对的,我觉得就ok了。尽可能多的经历其实会丰富你的人生,给你更多的 inspiration,就像我最开始说的,我觉得很多时候,这种dots不会自己去connect,但是你不去经历的话就没有这些dots,你就没有机会去connect这些东西,多经历一些、多认识些人,挺好的。


宫师姐:好,谢谢你分享我们录音就先到这里。

分享者:Ok。



录音采访结束


宫师姐:我的目标是在今年高考前采访50位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朋友,记录下他们高三以及大学前后做出的那些选择,并请他们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和职业,以求得到一个非常多样化的独立人生故事数据集。我希望这样的一个数据集能够帮正在小镇做题的高三生们拓展一些对未来大千世界的想象空间。


我不希望的,是加入我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故事加工,或者做关于特定选择的倡导甚至自以为是的建议——高三生每一个人都是他们独立的个体,有他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生活背景,因此我相信他们会对这些未加工的个人故事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和多样收获,他们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如果你愿意加入分享、回顾自己的人生选择,欢迎你通过邮件联系我:share.with.gong@gmail.com

1 view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切牛肉的固有体系和全新思路

我一直认为切割牛肉有几个各自独美的框架和配套的烹饪体系,且互不干涉,直到最近才发现自己思维竟如此被框住,值得记一笔。以下。 绞肉之外,牛肉切割系统大概有以下六种: 集市肉摊的牛肉:屠宰好的牛被分割成四块挂在肉钩子上,客人想买哪个部位就按照部位和重量割一团;例外是腱子肉,按个...

成年了,这108题你会做了吗?

在变成(中国)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之后,好像人们就要立刻从身心各方面变成"成年人"来做事。这其实是一个需要学习练习的成长过程,但是一般学校教育从来不包含这些(不知道大城市的那些名校初高中会不会好些)。学校教育之外,很多人也得不到系统性学习练习这些成年人“知识点”的机会或者资源...

72天访谈72人:高考后以及大学后,他们走了什么样的个人道路、长成了什么样的大人?

写在前面 从时间和社会维度来看,高考对很多人都是一个人生节点(当然,也有很多学子选择了职业教育,见《普通高等教育之外:访上海市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姜教授、谈国内职业教育体系》),无论高考后如何做选择,我们都一脚踏入成年世界。时间滚滚向前,高考之后,我们不再有规整的集体学习生活...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