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5号分享:逃课恋爱疯玩的县城社牛,三个月从三本线到省七百名,从日语系转专业、保研又休学

Updated: Apr 11, 2023

分享时间:2023年3月

分享者经历:高中尖子班社牛竞赛生 -> 高三上半年在三本线水平,被所有人放弃 -> 高三下半年自学狂飙,高考超一本线121分 -> 自主招生志愿系统错误,误入人大日语系 -> 转专业,狂飙计算机专业课 -> 大厂实习 -> 保研再退学、跨国追逐爱情 -> 美国硕士 -> 大厂程序员

他说:“我觉得性格和大环境还是决定了大部分东西。而且我虽然一路上有过各种曲折,但是也没有什么事情让我觉得我就要后悔一辈子的事情。” “(手动狗头)如果我回到本科或者是高三那会的话,就跟自己说,去买他1000个比特币,也就几百块钱,就办个钱包,10年后再打开。”


读者预期管理:

  1. 录音都已征得分享者同意,目前都是拿手机录制的,没有专业设备和环境,音频质量一般;有些采访根据受访人的偏好只会放出文字版本;

  2. 我目前没有音频剪辑的能力,为了降低时间成本,音频都是一刀未剪、原样输出;后续有多一点时间再考虑优化采访形式;

  3. 我是第一次做采访,没有什么采访技术,普通话也一般;

  4. 每个人面对采访(尤其是电话采访)录音时的紧张程度不一样,对问题的理解、分享的舒适度、以及回答的颗粒度也会不一样;

  5. 每位分享者的态度、观点都仅仅代表他们自己在当下的状态,是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回顾自己在一些人生节点的选择,并选择了分享出来。请尊重他们的个体经历,就像你希望别人尊重你的个体经历一样。



采访录音原文


宫师姐:录音开始了,谢谢你今天过来分享。能不能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分享者:我叫小帆,我老家是浙江嘉兴,2011年参加的高考,到现在12年了,当时是理科生,是在浙江嘉兴下面的一个县城,所以在读大学之前一直都是在县城里,现在是在湾区大厂当程序员。


宫师姐: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现在在湾区当程序员的一些生活状态方式?

分享者:过去这5年当中的话,刨去2021年之外,其他的几年都是两点一线,就是或要么居家工作,要么在公司,是跟朋友一起合租。除了上班,其他的时间要么是在湾区本地娱乐,要么是全球到处飞,尤其从美国的话飞中南美洲比较方便,所以会喜欢到处飞着玩,我主要是这样。其他好像跟其他在湾区打工的人比,特别是工作状态,没有任何区别。21年是用疫情的时间买了一辆房车,绕整个美国转了一圈,那一年会相对跟这边的朋友们不一样一点。

宫师姐:你一般工作时长还有压力方面是大概怎样的?

分享者:工作时长的话不会很长,曾经因为我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工作过,一直都有很多国内的同行业的朋友,所以大概了解过。跟国内996的模式比的话,我这边我觉得我每天跟他们比有效的工作时间可能最主要4~5小时,其他时间的话用来通勤,在公司里面的大家都聊天或者是其他的,就不会一直是高强度工作,所以相对较强的工作平均到每天大概是四五个小时。


但实际的话会跟项目的不同和自己状态不同,有些时候工作时长长一些,比如说有忙的项目的时候,一天干个七八个小时到十一、二个小时,绝大部分这样的工作时长在每年里可能有三四个月,每年会有很多时间,每天差不多去上班打个卡,大家聊聊天随便看看邮件什么的,一天就过去了,这样的时间也会占到小三四个月。所以一年当中有那么1/4会相对很忙,1/4会很闲,其他时间就能够都找得到。

宫师姐: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高三时候,你们那边的高三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特别有记忆点的东西?

分享者:我个人的高三经历跟周围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周围人大概是跟全国绝大部分的非一线城市的地方应该差不多,就是学校里面大家压力都会很大,会有心理压力和学业压力两方面。我们高中是规定是每天早晨6:30还是6:40来着,反正差不多那个时间到学校,晚上的晚自习普通的高一高二是到9点还是9:30,高三是到10点半,全校大概一半的人住校,剩下一半的人每天通勤,大概就这样子。大家到了高三之后,学校就取消所有的副课的配置和文艺活动,一周好像留一两节体育还是什么的课,让大家稍微动一下,其他的是全部都准备高考的内容了。


宫师姐:你刚刚说你自己的经历跟别人不太一样,你愿意分享一下吗?

分享者:对,因为我高三上的时候还处于特别不想学习的状态,就虽然其他人大家都很紧张,但我当时因为老师对我早就“放弃治疗”了,所以我不需要交作业,每天就这样的从朋友那里借书,还有图书馆借的,我每天去学校就睡觉、看书、打球,一个人坐在教室最后面,自己过自己的。

等到高三下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刚开学不久我就不上学校了,自己跑去我们市的图书馆开始自学,花了三个月时间把高中的所有的内容自学了一遍,回学校待了两三周就参加高考了。差不多是这样一个经历。所以就跟其他高三学生平行的分开过的,没有跟他们一起复习大部分的东西。


所以其实高三大概是一个自己复习的这样一个状态,对。


宫师姐:你后来高考之后是怎么做的一些选择?

分享者:我高考当时是因为自主招生考的不错,高三的时候有跟西安交大签了自主招生的协议,只要考过一本线10分就可以去。我在开始自己复习之前,也就是高三寒假那时候,在学校里的成绩大概是300多名,按我们学校的历史成绩,大概是能考个三本左右的学校。但是我当时各个自主招生还都参加了,基本上都拿到了,最好的学校就是西安交大,所以当时就直接跟西安交大签约了,只要考上一本线以上10分就可以直接去。因为高中玩了两年半,我觉得还是可以努力看看能不能考到这个分数,因为当时的成绩的话离一本线还是比较遥远的,所以高三下跑去自学了。


经过三个月的自学之后,最后高考成绩我考的省七百多名,超了一本线121分,是学校的第五名,从300多名进到大概第五名的样子。当时挺高兴,也跟西安交大确认过,已经选好专业,要读一个8年本硕博连读的项目。


刚才学姐问的大学怎么选择的,其实是在这半年这个过程已经选好了大学,也早就confirm了专业,并且在最终也跟招商组确认了这么一个过程,不是像绝大部分人那样在填志愿的那一刻,突然就三五天之内决定的。


但是很蹊跷的就是那一年报志愿系统有问题,导致我填完之后,它给我自动分配到了人民大学的日语系。我当时打电话去argue,不管是跟省教育厅还是跟西安交大那边,试图argue都没有成功,我又不想复读,所以我不去西安去了,在北京第一年学了日语,大概这样。

宫师姐:所以其实是一个有点随机的一个事件发生了,导致你走去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路线。

分享者:对,是大概这么回事。

宫师姐:能简单讲一下你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吗?你后来一直是学日语吗?

分享者:大学之后第一年主要就是努力的忙,一边是学着日语,另一边是努力的忙着想换个专业。大概半年多时间。大一下是转专业的一个事情,成功了,就成功换到了我们学校的信息学院。信息学院是同时有数学和计算机两个专业,大一大二的课是两个专业的课都要学了,所以我当时是直接就奔着计算机去。那是2012年那会儿,计算机还不像现在这么火,是一个不太受待见的专业,尤其是在人大那样的环境,当时在人大里转专业大家会首选肯定是金融、法律、财经、管理、新闻所有这些排名全国第一的专业,而不会想要去计算机。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以非常差的成绩就转专业过去了。


两三年之后计算机专业突然火起来了。你是在问选择方面的,我当时的选择其实非常被动,我对语言不太开窍,不想学语言,看了一看自己当时的条件,可能要我的就只有这两三个理工科专业,所以挑一个自己觉得 ok的、还可以学学看,也是一个相对比较无奈的选择。


宫师姐:所以相当于是日语,努力转专业,去了计算机。你计算机这边读了三年感觉怎么样?后面有继续读计算机吗?

分享者:我计算机的前两年是在努力的上课什么的,因为当时学习压力特别大,要同时对付信息学院两个专业,我又不想延期毕业——很多人转专业之后,教务那边会建议多读一年、毕业延期一年,因为要修够专业学分。

后来学了一个学期之后,发现数学和计算机其实对我来说起来相对来说效率可以做到很高,所以我就一年半时间把两个三年的整个干掉了。当时在日语系的时候我曾经是倒数第二的,跑到计算机之后,那边所有课我考的都挺轻松就考满分,只看专业课的话是很轻松的排到第一名的。当然因为公共课什么原因,我的排名在学院总共一百八十多位里排第7第8那样子。


也就是说我当时是先一年半时间努力上课,把所有东西都学了,就跑出去实习了,先在百度待了大半年。去完之后,我这又遇到到底是本科毕业要读研还是找工作的选择。实际上,我们专业的人其实一般两边都会试一下,因为计算机这边就这几家公司在这,面一面,研究生保研也都会试一下。我最后是两边都拿到了offer。我记得bat里腾讯可能没拿到,别的阿里百度这些都拿到了,研究生的话是同时拿到了北大软件和清华计算机的深圳研究院的 offer,最后选择了去清华在深圳研究院的项目,但读了半年多之后就又因为一些原因休学来美国了。


宫师姐:所以你是在国内保研,选择了在深圳的项目,又休学是吗?你当时休学这个决定是怎么做的?你有没有想当时你要你的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

分享者:就因为当时的女朋友在美国,所以就来美国,很快找到XX大厂的工作,就一直到现在。

宫师姐:感觉你其实做的很多的决定都非常的果断,就立刻去执行了这样子。

分享者:可以这么说,对。可能自己会有一些纠结和思考的过程,但是会做一些跟其他人可能不敢做的决定,不管是我转专业还是放弃一些东西来美国。


宫师姐:如果有时光机的话,会对小时候一点自己说点什么吗?比如说高中高三大学等等。

分享者:其实我自己的人生态度里面一直觉得,即使时光倒流的话,我不觉得多掌握一条两条的messages就可以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好或者怎么样。我觉得性格和大环境还是决定了大部分东西。而且我虽然一路上有过各种曲折,但是也没有什么事情让我觉得我就要后悔一辈子的事情。这些都没有,所以这个问题我可能只能以开玩笑的方式来说:如果我回到本科或者是高三那会的话,就跟自己说,去买他1000个比特币,也就几百块钱,就办个钱包,10年后再打开。


宫师姐: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回答,谢谢你分享这么多真的是很有意思的经历,我这边录音就先录到这里。

分享者:好。


录音采访结束


宫师姐:我的目标是在今年高考前采访50位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朋友,记录下他们高三以及大学前后做出的那些选择,并请他们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专业和职业,以求得到一个非常多样化的独立人生故事数据集。我希望这样的一个数据集能够帮正在小镇做题的高三生们拓展一些对未来大千世界的想象空间。


我不希望的,是加入我自己的主观思维、进行故事加工,或者做关于特定选择的倡导甚至自以为是的建议——高三生每一个人都是他们独立的个体,有他们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生活背景,因此我相信他们会对这些未加工的个人故事有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和多样收获,他们能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


如果你愿意加入分享、回顾自己的人生选择,欢迎你通过邮件联系我:share.with.gong@gmail.com

1 view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切牛肉的固有体系和全新思路

我一直认为切割牛肉有几个各自独美的框架和配套的烹饪体系,且互不干涉,直到最近才发现自己思维竟如此被框住,值得记一笔。以下。 绞肉之外,牛肉切割系统大概有以下六种: 集市肉摊的牛肉:屠宰好的牛被分割成四块挂在肉钩子上,客人想买哪个部位就按照部位和重量割一团;例外是腱子肉,按个...

成年了,这108题你会做了吗?

在变成(中国)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之后,好像人们就要立刻从身心各方面变成"成年人"来做事。这其实是一个需要学习练习的成长过程,但是一般学校教育从来不包含这些(不知道大城市的那些名校初高中会不会好些)。学校教育之外,很多人也得不到系统性学习练习这些成年人“知识点”的机会或者资源...

72天访谈72人:高考后以及大学后,他们走了什么样的个人道路、长成了什么样的大人?

写在前面 从时间和社会维度来看,高考对很多人都是一个人生节点(当然,也有很多学子选择了职业教育,见《普通高等教育之外:访上海市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姜教授、谈国内职业教育体系》),无论高考后如何做选择,我们都一脚踏入成年世界。时间滚滚向前,高考之后,我们不再有规整的集体学习生活...

Comments


bottom of page